电动浪潮,后市场暗战,3.9万亿盛宴谁主沉浮?
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寻常百姓家。街头巷尾。绿牌车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000万辆。这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背后是规模惊人的后市场蓝海正在加速扩容。
赛迪顾问预测。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规模将突破3.9万亿元。平均年增速高达25%。一场围绕售后维保、配件流通、二手车交易乃至车载衍生品的多方混战。已然打响。
核心变了。
传统燃油车后市场的利润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则是“三电系统”。动力电池尤其关键。它占据整车40%左右的零整比价值。是技术维修的重点和难点。这彻底改变了后市场的基本逻辑。
维修工具也从各式扳手。转向汽车读码卡、诊断电脑等智能解决方案。传统机械类人才需求下降。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复合型技能需求激增。我国现有汽车修理厂超过50万家。但能维修新能源汽车的不过1万家。人才缺口巨大。
各方势力。纷纷入局。
主机厂利用直营模式延伸至售后。特斯拉设立直营钣喷中心。新势力在发布新车时就推出电池维修等售后服务。试图锁定客户。
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亲自下场”。推出“宁家服务”。提供电池检测、维保、回收再利用服务。掌握核心技术的他们是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方服务平台也在积极突围。途虎养车与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在全国超300座城市提供动力电池检测及专修服务。它们以更灵活的服务方式和价格体系。试图打破主机厂的天然壁垒。
挑战不容忽视。
市场仍相对分散。车辆故障代码、电池健康状态等关键数据常被主机厂加密。外部维修店难以获取。车主可能面临维修渠道受限、等待时间长、费用较高的问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维修价格不完全透明。市场规范度有待加强。
但变革也在发生。汽车后市场正朝着智能化、透明化发展。通过手机APP。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取车辆信息及过往保养记录。价格明细一目了然。甚至可以在手机端查看工位作业直播。这种透明化趋势。让消费者维保时“少踩雷”。
不止于维修。
汽车愈发成为一个移动生活空间。带动了衍生用品销量大涨。车载电饭煲销量年增速竟达1400%。车企也纷纷涉足衍生品。从小米推出车载拾音氛围灯。到理想联合推出定制版手表。个性化、场景化的消费需求被不断激发。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商务部等部门推动清理汽车后市场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行业注入强心针。目标是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
未来。维修保养智能化转型、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营、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以及基于数据的车联网服务。将共同推动后市场发展。
这场3.9万亿的盛宴。才刚刚开始。它考验着参与者的技术实力、服务网络和生态共建能力。最终。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规范、便捷、透明的服务。谁就能在这片蓝海中驶向更远的未来。
你的车。准备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