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当车主还在为 “4S 店保养太贵”“路边店维修不放心” 纠结,当独立维修店因 “缺车源、没供应链、粘客难” 陷入经营困境时,一家深耕汽车后市场十年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正用 “供应链打底 + MBS 模式破局” 的组合拳重构行业格局。中驰车福 —— 这家由清华自动化博士、前联想全球副总裁张后启创立的企业,不仅搭建了覆盖 “配件 + 保险 + 新零售” 的数字化闭环,更启动了 “1 万家 MBS 授权店” 全国计划,还同步切入新能源赛道,试图在 4S 店式微、IAM 散乱的市场中,走出第三条路。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行业困局:4S 店退网、IAM 乏力,MBS 成 “优矿区”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汽车后市场的 “冰火两重天” 早已显现。一方面,传统 4S 店深陷泥潭:单一品牌授权难以支撑盈利,过保期 70% 用户流失,近 70%4S 店处于亏损状态,退网潮持续蔓延;另一方面,独立售后市场(IAM)虽占 40% 份额,却面临 “服务无标准、配件无保障、集客无手段” 的散乱问题,路边店很难获得车主信任。

行业空白恰是新机会。根据中驰车福的市场分析,未来汽车后市场将形成 “4S、MBS、IAM 三分天下” 的格局:4S 店凭借主机厂授权占据 “富矿区”(30% 份额),IAM 以社区化服务覆盖 “贫矿区”(40% 份额),而 MBS(多品牌服务店)则凭借 “多品牌卖车 + 综合售后” 的复合能力,成为兼顾盈利与服务的 “优矿区”(30% 份额)。

“MBS 的核心是解决‘单店盈利’和‘用户信任’两个核心矛盾。” 张后启曾公开表示。而这正是中驰车福十年布局的核心 —— 用数字化供应链和平台赋能,把分散的独立维修店、汽贸店,改造成标准化的 MBS 授权店。

商业模式:“供应链 + 保险 + 新零售” 三重闭环,破解门店痛点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中驰车福的解法,不是简单做 “线上平台”,而是构建了一套 “以供应链为核心,贯穿车主全生命周期” 的赋能体系,每个环节都精准命中行业痛点。

1. 配件供应链:从 “散乱差” 到 “智能可视”

独立店最大的痛点之一,是配件 “缺货、价高、品质无保障”。中驰车福用两套系统破局:

  • 保养件智能柜:基于 RFID 技术,在门店部署智能柜,品牌厂商直接铺货,门店 “随取随用随结算”,无需占用备货资金。目前已在北京、长沙等地上千家维修店落地,通过 AI 算法自动补货,干线物流 + 分拨中心配送保障现货率。
  • 维修件数字平台:联合主机厂与认证供应商,提供 “原厂件 + 品牌件” 一站式采购,按 10 个区域设仓,覆盖 98% 车型、6000 多万 SKU。2018 年起便实现 “日交易过万单、年 GMV 超百亿”,且年均增长超 10%。

对供应商而言,这套系统能实现 “库存可视化”,生产销售精准匹配;对门店而言,配件采购成本降低 15%-20%,交付效率提升 30%。

2. 保险 “双一体化”:从 “获客难” 到 “锁客稳”

“怎么留住客户” 是门店的另一大难题。中驰车福的答案是 “保险黏客”,打造了 “保・服・配” 与 “保・修・配” 两套模式:前者通过 “买保险送保养”,把车险用户转化为长期保养客户;后者通过 “卖保险拿送修”,让门店获得事故车理赔业务 —— 相当于为门店开辟了 “稳定的维修收入来源”。

截至 2020 年,中驰已签约 50 多家保险公司,设立 22 个省级车险分公司,当年保险销售额达 16 亿,累计服务 100 多万车主,且在河南等 4 个区域实现盈利性增长。

3. 汽车新零售:从 “缺车源” 到 “多品牌赋能”

很多独立店想卖车却 “没稳定车源、没品牌授权”。中驰车福整合 “燃油 + 新能源” 双车源:燃油车端,与长安、广汽传祺、奇瑞等主机厂合作,提供品牌授权;新能源端,联合战略伙伴打造独家合作车型,解决门店 “卖车无门” 的问题。

同时,通过 “区域中心店 + MBS 加盟店” 的模式,门店无需自建展厅,只需接入中驰的数字展厅系统,就能帮车主下单,还能通过新车销售沉淀客户(目标单店月销 10 辆)。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落地攻坚:湖南试点 “50 家签约”,1 万家 MBS 店的复制逻辑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商业模式的关键在落地。中驰车福的 “1 万家 MBS 授权店” 计划,并非空谈,而是从湖南试点开始,拆解出可复制的 “五步升级法”:

  • 统一门头:所有 MBS 店更换 “中驰汽车” 统一形象,提升品牌辨识度;
  • SaaS 赋能:接入智慧门店系统,实现 “会员、服务、配件、资金” 四管理;
  • 数字展厅:搭建新车销售数字化界面,无需囤车即可卖多品牌车型;
  • 智能仓改造:部署保养件智能柜,解决配件备货难题;
  • 能源补能:与国网合作加装太阳能面板、储能设备及充电桩,切入新能源服务。

湖南试点的进展颇具说服力:8 个人地推团队仅用 2 个月,就拜访 400 家店,完成 50 家 MBS 签约,首批 9 个地级市的门店已启动改装。按全国布局策略,未来将 “按省推进”—— 每个城市按区授权 1-2 家,每个县授权 2-3 家,逐步实现 “1 万家” 的目标。

“以前我们卖车靠‘碰运气’,现在有中驰的车源和系统,每月至少能多卖 5 辆,配件还不用压钱。” 湖南某 MBS 店老板的反馈,道出了中小门店的核心诉求。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资本与增长:深创投等机构加持,剑指规模化扩张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能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计划,离不开资本的加持与清晰的财务预期。中驰车福的股权结构显示,创始人张后启及其一致行动人(含员工持股)持股超 50%,深创投、同创伟业、华开基金、谷银基金等知名机构均在股东名单中,且已完成从 Pre-A 到 D 轮的多轮融资,凭借扎实的资本基础支撑业务扩张。

财务预测更显增长潜力:按计划,中驰车福将实现 “10000 家 MBS 店、3000 万客户保有量、1500 亿保单金额、2500 亿 MBS 服务产值”,配件供应毛利将达 150 亿,年均新车销售量突破 200 万辆(含 10 万辆新能源)。这些数字的背后,是 “卖车引流→保险锁客→售后挣钱→反哺新车” 的正向循环 —— 比如,单店通过保险业务获得的事故车送修收入,就能覆盖近 30% 的运营成本,而配件供应链和售后服务则贡献核心利润。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新能源野望:从 “后市场” 到 “能源服务”,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在燃油车后市场之外,中驰车福已启动新能源战略:目标是打造 “全国 10000 家新能源汽车新零售 / 售后服务 + 太阳能充电服务网络”。这一布局并非跟风,而是基于现有 MBS 店的延伸:一方面,新能源车主同样需要维修、保养服务,现有门店升级后可直接承接;另一方面,太阳能充电桩的加装,既能为门店带来充电收入,又能吸引新能源车主到店,形成 “充电 + 保养 + 卖车” 的新闭环。

“汽车后市场的下一个十年,是‘新能源 + 数字化’的十年。” 张后启在内部会议中强调,中驰的目标不是做 “更大的配件商”,而是成为 “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平台”—— 从燃油车的 “保・修・配”,到新能源的 “销・服・充”,覆盖车主的每一个需求节点。

后市场 “整合者” 的机遇与挑战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中驰车福的故事,本质上是 “产业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 的典型样本:用数字化供应链解决 “效率低” 的问题,用标准化 MBS 模式解决 “服务乱” 的问题,用保险 + 新零售解决 “盈利难” 的问题。但挑战同样存在:1 万家门店的管理难度、新能源合作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跨区域供应链的协同效率,都是需要突破的关卡。不过,从湖南试点的落地成效、机构资本的持续加持,以及汽车后市场 “分散求整合” 的行业趋势来看,中驰车福的 “破局之路” 已具备先发优势。

【创投观察】:对车主而言,未来或许不用再纠结 “4S 店还是路边店”—— 家门口的中驰 MBS 店,既能放心保养,又能低价买车;对行业而言,这种 “平台赋能中小门店” 的模式,或许能让汽车后市场告别 “散乱差”,走向更高效的生态共赢。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中驰车福:以 “供应链 + MBS 模式” 重构汽车后市场格局-有驾
深耕分级诊疗 6 年,控糖卫士携 500 家医院破糖尿病基层难题
煤层气制氢零排 + 纳米碳突破,山西中兴环能抢滩氢能
星源艾美:合规光电 + 渠道优势,剑指医美赛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