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一件事情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那就是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个系统更新的推送,更新之后,不仅运行更流畅了,有时候还会多出几个以前没有的新功能,感觉就像是换了个新手机一样。
那么,这个逻辑能不能用在汽车上呢?
我们花几十万买回来的大件,是不是也能通过类似的方式,不断学习、不断进化,让我们感觉这台车越开越新、越开越聪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已经不是未来的设想,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最近,小鹏汽车就为旗下的G7 Ultra车型推送了首次大规模的OTA在线升级,这次升级可不是简单地优化一下界面或者修复几个小问题,而是带来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能改变驾驶体验的核心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名词——全场景VLA。
那么,这个全场景VLA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又如何让汽车变得更聪明呢?
我们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
以前的智能辅助驾驶,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用的那种,好比一个刚刚拿到驾照、严格遵守书本知识的新手司机。
它能很好地在清晰的车道线内行驶,能跟着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也能在规定下自己打灯变道。
这些都做得不错,但它的行为模式是基于一套固定的规则。
一旦遇到复杂点的情况,比如前方道路突然收窄,或者旁边车道有车辆不打灯就猛地挤过来,它可能就反应不过来了,系统会立刻发出警报,要求驾驶员马上接管。
因为它所学的“教材”里,对于这种突发、不合规矩的场景处理能力有限。
而这次小鹏推出的全场景VLA大模型,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它不再是一个只会背交通规则的新手,而是进化成了一个拥有海量路面经验、懂得随机应变的“老司机”。
这种进化是怎么实现的呢?
靠的是背后庞大的数据学习。
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有成千上万台小鹏汽车行驶在全国各地各种复杂的道路上,从一线城市的拥堵路口,到乡镇的狭窄小道,它们所经历的每一个变道、每一次避让、每一次应对突发状况,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宝贵的数据。
这些数据被传回云端,用来训练那个叫VLA的“超级大脑”。
这个大脑通过学习数以亿计的真实驾驶案例,逐渐学会了像人一样去“思考”和“预判”。
举个实际的例子,当车辆行驶到一个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需要左转时。
过去的系统可能会因为对向直行车流复杂而不敢行动,或者干脆退出。
但新的系统会进行推理:它会观察对向车辆的速度和间距,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安全的穿越窗口;它还会特别留意视野盲区,比如被前方大车挡住的区域,会不会有行人或者电动车突然出现。
这种基于经验的风险预判和防御性驾驶策略,是传统基于规则的系统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学习和适应驾驶员的习惯。
如果你开车风格比较稳健,它在辅助驾驶时就会更柔和;如果你比较果断,它也会学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变道超车等动作更干脆。
这种从“机械执行”到“智能共驾”的转变,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种快速迭代的能力,让许多传统汽车巨头都感到压力。
这次升级还解决了一个很多人在使用辅助驾驶时的顾虑:人与机器的控制权交接问题。
很多人会觉得,把方向盘完全交给电脑,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万一我想自己开一下,那个切换过程会不会很生硬?
小鹏这次推出的“人机共驾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开启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的状态下,如果你觉得电脑的决策不够好,或者你想自己超个车,只需要轻轻转动方向盘或者踩下油门踏板,系统就会立刻理解你的意图,将车辆的控制权平滑地交给你一部分,但它并不会完全退出“不管了”,而是会继续监测周围环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副驾驶员,在你手动操作时,帮你盯着侧后方的来车,提供安全保障。
当你完成操作,放松对方向盘或油门的控制后,系统又会无缝地接管回来。
这种感觉,不再是人和机器在争夺控制权,而是一种默契的配合,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信心和舒适度。
除了这些核心的驾驶功能,这次升级还带来了一些非常贴近生活、解决实际痛点的新功能。
比如“自定义泊车”。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在没有划线的停车场或者老旧小区里停车的难题,车位不规则,全靠感觉,停得歪歪扭扭是常事。
现在,你只需要在车内的中控屏幕上,对着你想停的那个空地,手动“画”出一个停车框,车辆的AI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校准这个位置,然后像一位强迫症的停车高手一样,帮你把车停得整整齐齐。
另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是“智能出库”。
想象一个场景,你在商场的地下车库停好车,等回来取车时发现,左右两边的车停得离你特别近,导致车门都很难打开,人根本钻不进去。
这时候,你就可以拿出手机,在App上操作,车辆就会像被遥控一样,自己慢慢地从狭窄的车位里开出来,停到你面前宽敞的位置,让你能从容地上车出发。
这些功能看似不大,却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日常用车中的烦恼。
当然,所有的智能化最终都应该服务于安全。
这次新增的“AES自动紧急转向避让”功能,就是一个关键的安全保障。
它的作用是在车辆即将发生正面碰撞,且系统判断单靠刹车已经无法避免事故时,它会在保证侧方安全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小幅度的紧急转向来避开障碍物,同时进行最大程度的减速。
这个功能就像是车辆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可能永远都用不到,但只要在关键时刻触发一次,就有可能避免一次严重的事故。
最后,这次升级还体现了科技温情的一面。
开车上路,难免会遇到堵车、被别人强行加塞等让人心情烦躁的情况。
小鹏的工程师们别出心裁地利用AR-HUD抬头显示技术,设计了一个“路怒消消气”功能。
当系统检测到长时间堵车或遇到不文明驾驶行为时,会在你的前挡风玻璃上投射出一些随机的AR动画,比如绽放的烟花、跳动的爱心或者一个可爱的笑脸。
这些小小的互动,虽然不能解决拥堵,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驾驶员的负面情绪,让驾驶过程多了一丝趣味和人情味。
同时,AR-HUD的功能性也得到了加强,它能更清晰地在路面上标示出导航路径、侧后方来车警告等信息,让驾驶员的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提升了安全性。
可以说,这次OTA升级,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汽车的模样:它不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够不断学习、懂得与人协作、关心你的安全和情绪的智能出行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