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驾十一年攻关,极狐首量产,问界M9零接管跑长途

十年前,华为在深圳一间不显山不露水的实验室,悄然集结了一支两百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很多人当时只当这是科技公司的常规操作,殊不知他们正翻开中国智能驾驶的新篇章。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华为当年与东风汽车一纸协议、三段合作规划,吹响了进军智能汽车的号角。遗憾的是,这场合作最终无疾而终。命运爱开玩笑,后来赛力斯接棒,被余承东认作“亲儿子”,才迎来了泼天的智能化富贵。

如果你觉得华为是横空出世,那就大错特错。2014到2021的八年间,华为选择了一条技术攻坚的“苦力活”:不玩业内流行的分段式感知-决策-控制,而是直接全栈自研L4级标准系统。团队规模从200人膨胀到2000人,昇腾芯片、5G+V2X、鸿蒙OS齐齐上阵,为自动驾驶铺设了庞大算力和分布式架构。六年时间里疯狂研发,结果2021年极狐阿尔法S HI版成了全世界首款城市导航自动驾驶量产车。34颗传感器,3颗96线激光雷达,AVP自主泊车等技术全都不是噱头。更夸张的是,极狐阿尔法S的BEV感知架构用上了Transformer,城市复杂道路通过率能达到84%。虽然交付推迟了几个月,但华为用结果证明:中国人能搞出世界级智驾。

华为智驾十一年攻关,极狐首量产,问界M9零接管跑长途-有驾
华为智驾十一年攻关,极狐首量产,问界M9零接管跑长途-有驾

行业还在忙着“画地图”,华为猛然出拳。2023年,华为发布ADS 2.0,“无图智驾”时代正式登场。GOD 2.0与RCR网络让系统甄别障碍物的准确率达到99.9%,在三个月内实战落地45座城市,无需高精地图,全国NCA搞定。安全性能全面跃迁,AEB刹停速度拉到90km/h,人工接管里程翻倍。问界M7 MAX几乎是发布即OTA,全国高速NCA激活,华为的部署速度让友商只能仰望。

华为智驾十一年攻关,极狐首量产,问界M9零接管跑长途-有驾

到2024年开年,华为已是中国唯一全国无图智驾全覆盖的车企,比特斯拉提前了整整两年。旗下七款车型各显神通——顶配192线激光雷达,性价比单雷达,还有无激光雷达版本,阵容几乎覆盖全部市场主流需求。硬件和软件的整合能力令人咋舌。

2024年,ADS 3.0横空出世。架构从根本进化,实现端到端感知决策闭环。复杂路口通过率提升至96%,重刹率降低30%。主动安全再升级——全球首创全向AEB,覆盖十二类风险场景,误踩油门防护等细节也被照顾得面面俱到。鸿蒙智行、HI模式车型爆发式增长,累计智驾里程绕地球跳了几万圈。高端车型顶配价码动辄55万元起,让“溢价能力”成为新标杆。

2025年,则是智能驾驶的新分水岭。在华为春季发布会上,ADS 4和鸿蒙座舱5同台亮相,已把L3、L4变成华为的“家常便饭”。AI训练AI,云端World Engine生成百万极端场景,车端Decision Model决策时延大降。安全是最大卖点——CAS 4.0五维防护、爆胎稳定130km/h、3cm级固态激光雷达解决传统盲区。体验也在进化,车位到车位全贯通、跨楼层停车代客泊车已成现实。全球首张高速L3认证,更让系统责任期兜底成行业新标杆——换句话说,“驾驶员责任”首次转移到系统。从深蓝到尊界,15万到百万车款全面搭载。2025年中国市场上,每三台自动驾驶车就有一个用的是华为ADS系统,全球份额坐稳半壁江山。

为什么华为能做到别人望尘莫及?答案很简单——十一年“烧钱”砸出数百亿,ICT技术反哺让全栈自主可控。激光雷达从192线干到3cm级,昇腾芯片算力把全行业甩在身后,架构发布到量产仅需十个月。行业还在做演示Demo,余承东已开着问界M9实打实跑完1314公里“无图自动驾驶”,三小时重庆到成都零接管,现实路况中国首屈一指。特斯拉FSD国内难落地,激光雷达成先天劣势,全向AEB技术差距也肉眼可见。至2035年,问界M9将升级L4乃至接近L5,只能说:对手还在磨刀,华为已经重塑了格局。

从最初极狐阿尔法S在上海街头无保护左转,到未来问界M9高速自主爆胎处理,华为用十一年“断带式领先”走完了西方整整二十年的长征。真正的技术突破,不是功能堆叠,而是用创新重构人车关系。伴随ADS 4车型驶向全球,移动出行正在被中国方案重新定义——零碰撞、零焦虑,智能驾驶新纪元已然到来,而华为的故事,才刚开头。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