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

这几天,许昌的朋友圈有点意思。

一股子“我们又行了”的亢奋劲儿,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说的是啥?汽车产业。说是来了三个大礼包,什么整车下线了,什么大牌零件厂要来了,什么超级产业园画上图了,好像一夜之间,那个曾经让许昌人挺直腰杆的“汽车城”旧梦,又要照进现实了。

每次听到这种消息,我这心里就五味杂陈。

你懂那种感觉吗?就像你家有个长辈,年轻时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摔跤冠军,后来年纪大了,腰也不行了,腿也慢了,只能天天坐在门口跟人念叨当年的威风。突然有一天,他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要去参加省里的格斗大赛,还亮了亮新买的拳套。

你是该给他鼓掌,还是该默默递上一瓶红花油?

说白了,许昌的汽车产业,就是这么个有点英雄迟暮,又有点不甘寂寞的老拳手。

辉煌过吗?太辉煌了。我敢说,现在四十岁往上的许昌人,谁家没个亲戚朋友在当年的通用机械厂、汽车修理厂干过?那会儿,能进这些厂,比现在考上个公务员还让人羡慕。后来,长葛的奔马、许昌的远东,更是把“许昌造”这三个字,带到了全国。那时候的许昌,在汽车这盘棋上,不说执黑先行,至少也是个坐拥重兵的角色。

可江湖变了。

这事儿最残酷的地方就在这儿。你还在练你的铁砂掌,人家已经开始玩无人机了。新能源这阵风刮过来,汽车这玩意儿,早就不是一堆钢铁加四个轮子的事儿了。它变成了带轮子的超级电脑,玩的是芯片、是算法、是数据、是用户体验。你车壳子造得再硬,人家问你,能OTA升级吗?你的智能座舱是哪个厂的方案?电池是哪家的?

这一连串问题,就像一套组合拳,直接把一众老师傅给打懵了。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所以你看,河南这桌麻将,牌局早就变了。郑州,那是庄家,要啥牌来啥牌,比亚迪、上汽,王炸攥在手里,人家不胡都难。这背后是省里下的死命令,要把郑州喂成一个谁也惹不起的胖子,别人羡慕不来。

那第二梯队呢?原文里分析得挺客气,说什么“不一定”。要我说,这有啥不一定的?就是没进去。开封抱着奇瑞的大腿,从零开始,短短十几年,人家连工厂带宿舍区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形成了一个生态。洛阳呢?更狠。人家不跟你玩造车的游戏,人家直接捏住了电池的命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都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啊。再加上洛钼集团这个家里有矿的,洛阳根本不是在牌桌上玩,人家是开赌场的。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这么一圈看下来,许昌的位置就有点尴尬了。论底子,比开封厚;论名气,曾经比洛阳响。可现在呢?就像同学聚会,当年班里最牛的那个,如今混得不上不下,看着当年不起眼的小弟都开上豪车了,你让他说点啥?只能端起酒杯,尴尬地笑笑:“来,喝酒,喝酒。”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所以,现在这三个所谓的“利好”,究竟是雪中送炭的“强心针”,还是回光返照的“安慰剂”?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咱们得像个老中医一样,好好把把脉。

先说第一个,埃尚汽车上市。车子在许昌造,挂着“森源”的标,听着是自家孩子。但你仔细一瞅,不对啊,这孩子的“户口”,落在柳州五菱新能源那儿。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代工”。人家出品牌、出技术、出渠道,咱们出厂房、出工人。

这事儿好不好?当然好。有活干,有税收,工厂能转起来,工人能有工资发,这在眼下,比啥都强。人家还画了个大饼,说后续要投150亿,搞好几款新车,经销商要铺到几百家。这饼要是烙熟了,那许昌可就真能吃顿饱饭了。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但这里头的滋味,你得细品。

这就像你厨艺不错,开了个小饭馆,生意一般。突然有一天,米其林大厨找上门,说借你的厨房用用,他来掌勺,你帮着切菜洗碗,挣了钱给你分点。你高兴坏了,天天都有顾客盈门。可时间长了,来的客人只认米其林大厨,没人知道你这个饭馆老板姓啥。万一哪天大厨觉得你这儿房租贵了,或者隔壁开了个新厨房,人家拍拍屁股走了,你这饭馆咋办?你还是只会切菜洗碗,没学会人家那套独门秘籍。

所以,这第一份“利好”,是机遇,更是考验。考验的是,我们能不能在“代工”的过程中,偷师学艺,把人家的技术、管理、理念,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别到头来,人家吃肉,我们只喝了点汤,最后连刷碗的活儿都没了。

再看第二个,上海汇众来了。这可是上汽系的嫡系部队,行业龙头。这事儿听着更靠谱。原文说得也挺兴奋,觉得是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

没错,是成果。但我们得问一句:人家为啥来?

真的是看上了许昌的王霸之气?恐怕不是。大概率是看上了咱这儿相对便宜的地、相对便宜的人工,以及相对优惠的政策。这不丢人,这是后发地区的普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本来就是这么个逻辑。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但这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上海觉得成本高了,把一部分制造环节挪出来,我们正好接住。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还在干“出大力、流大汗”的活儿。人家负责脑力劳动,设计图纸、制定标准;我们负责体力劳动,把图纸变成产品。

这就像一个庞大的写字楼,人家在顶层吹着空调喝着咖啡,敲敲键盘,改变世界;我们在地下室,听着机器轰鸣,保证这栋楼的水电正常。都很重要,但价值,天差地别。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能吸引来汇众这样的企业,证明许昌的“基建”和“配套服务”能力是过关的。但这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从“地下室”往楼上走,吸引来一些研发中心、设计部门,哪怕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小分部,这才是关键。否则,我们永远都只是一个成本洼地,哪里更洼,产业就流向哪里。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最后说说那个最虚无缥缥,也最让人充满想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好家伙,一张规划图,中原电气谷东拓,画了好几个圈,其中一个就叫“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手笔,这气魄,一看就是要搞大事。

我这十几年,见过的地方政府规划图,比我喝过的酒还多。那图上画的,个个都是下一个浦东,下一个硅谷。可最后呢?有的成了,有的黄了,还有的,那张图至今还锁在档案柜里,成了历史文件。

我不是说画饼不好。恰恰相反,在地方发展的赛道上,你必须得会画饼,敢画饼。这画的不是饼,是信心,是预期,是给上级、给投资人、给老百姓看的一份“军令状”。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但饼画得再大,也得有面、有水、有火、有烙饼的师傅才行。现在,图纸是“面”,政策是“水”,可“火”(资金)从哪儿来?“烙饼的师傅”(核心企业和人才)又在哪儿?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这个规划,恰好放在了上汽汇众项目的东边,这布局挺讲究,有点“筑巢引凤”的意思。先把一个“凤”引进来,再把周围的“巢”都给你修好,等着更多的“凤”来。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它最大的风险,在于不确定性。这就像一场豪赌,赌的是未来的产业风口,赌的是自己的执行能力,赌的是能不能在郑州、洛阳、开封这些强邻的“虹吸”之下,抢到属于自己的那块肉。

所以,这三大“利好”,你现在再看,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它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三张入场券。拿到了票,不代表你就能在擂台上站稳,它只意味着你获得了上台挨打——或者打别人——的资格。

许昌汽车产业真正的挑战,根本不在于建了多少厂房,引进了几个项目。而在于两件事:

第一,脑袋。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不是停留在“傻大黑粗”的工业时代?能不能真正理解“软件定义汽车”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是想继续当一个优秀的“装配工”,还是想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产品经理”?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第二,人心。我们有没有放下过去“老大哥”的架子,甘心从“小学生”做起的觉悟?我们的人才储备、营商环境、城市配套,能不能留住那些从上海、从深圳来的,习惯了996和喝咖啡的年轻人?

许昌汽车产业要再出发,新能源整车落地,龙头配套也来了-有驾

说到底,这一轮汽车产业的革命,本质上是一场“认知”的革命。谁能先想明白,谁就能先跑出去。

前两天,许昌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据说还不错,排名还往前拱了拱。这就像那个准备重返擂台的老拳手,赛前体检,血压心跳都还正常。

但真正到了拳台上,对手可不会管你当年有多牛。灯光一亮,铃声一响,行不行,就看你这三拳两脚,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功夫了。

许昌这老拳手,是能打出一片新天地,还是晃悠几下就被KO?

嘿,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不过,总算有点热闹看了,不是吗?

我就说到这儿。这事儿你怎么琢磨?来,评论区里碰一碰。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