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炫耀财富的人不少,但能做到低调到“看不见”的倒是少见得很!
他是身家百亿级别的企业家,全球大概有8亿人都在用他公司的商品。
在街上偶遇他的人不少,但真认出他的确不多,平日里出门他也就开辆普通的车而已。
那么,这位大佬到底是谁呢?又是何以保持这般低调?
大山里走出的 “技术怪才”
好多小伙伴都对他的名字不是特别熟悉。
他就是华勤技术的邱文生,一个把谦逊深深融入血液里的技术迷。
邱文生的老家在福建连城,那儿是个被大山包围的客家小县城。
小时候的他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物理课上老师出的难题,班里没人能搞定,他琢磨一会儿就写出了答案。
老师一边拍着课本一边感叹:“这娃肯定能成大人啊”,这话倒真没错。
之后,他顺利考上了清华的机械系,还在浙大攻读了硕士,跨专业的背景让他积累了不少本领。
我觉得,这种愿意静下心来钻研知识的人,远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学霸要强得多。
说到底,真本事从来不是靠文凭就能界定的。
他在25岁那年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中兴,工号是007,就像个技术界的“特工”一样,真是一副干练模样。
白天搞代码,晚上折腾设备,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待上十几个小时都不嫌累。
靠着这股干劲,他一路成长为全球手机产品线的负责人,带领的小灵通项目直接为中兴带来了70亿的利润。
要是换个人有这样成绩,说不定早就飘了,不过他却低调地洞察到了行业的危险信号……
放弃百万年薪,赌出千亿帝国
2005 年,32 岁的邱文生舍弃了中兴那份上百万的年薪,带着几个人在上海开始了创业的旅程。
一开始搞手机主板设计,赚的钱少得可怜,员工们都熬夜赶方案,连打样的钱都得精心算着花。
对于像他们这样敢拼到底的人,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敢舍弃铁饭碗,奋力一搏。
2008 年,iPhone 一亮相,瞬间让几百家同行差点熄灯歇业。
别的人都惊慌得连脚都踩不稳了,邱文生却死心塌地地下决心转向整机制造这块门路。
2009 年投入大量资金搞制造基地,这一招真的算是拼了老命似的。
幸亏经过两年时间,第一款 3G 智能手机终于实现量产,到了 2012 年就跃升到全球 ODM 企业的第一名,2013 年出货总数突破亿台。
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硬是扛下了笔记本业务那块硬板砖。
一旦拿到亚马逊 Kindle 的订单,散热和续航成了大难题,连续五年都在账面上亏得厉害。
外头的人都劝他歇歇,偏偏他说:“技术难题,只有硬啃,没有旁敲的。”
这么拼命的劲头,现在真不多见,幸好到了2023年,这块业务终于开始赚钱,华勤也算站稳了脚跟。
到了2024年,华勤的营收突破了千亿大关,邱文生的身家也涨到了170亿,可你说他生活得这么简朴,真让人难以置信啊……
百亿身家却活成 “打工人” 模样
办公室大概不到20平米,出差的话常常坐经济舱,身上的衣服也看不出品牌,那开的钱也就20万左右吧。
和那些动不动就花上千万买豪车的富豪比起来,他的做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更厉害的是,他那低调得几乎看不见的样子,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网上几乎没见到他清楚的照片,公开场合从不多说话,连行业的峰会也很少出来亮个相。
公司上市敲钟那会儿,他也没站在C位上。
在这个靠曝光度提升存在感的时代,他反倒将自己藏得紧紧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大佬的气度,把钱和时间都投在了最该用的地方。
华勤如今拥有五个研发基地,数以千计的工程师团队,总专利数接近2500项,像三星和小米这样的企业都一直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像这样不搞虚的、专注钻研技术的公司,才是真正能闯过经济周期的。
或许有人会疑惑,华勤的商品到底都在哪些地方出现?
实际上,你身边的东西满大街都是,你的安卓手机、平板,也可能就是华勤帮你做的。
全球每八部智能手机里,就有一台是华勤出的,换句话说,有整整八亿人用着他的产品。
华勤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AI服务器,基本上把各种智能终端都囊括其中。
2024年通过收购晶合集成的股权,打开了进入芯片行业的门路,逐渐由代工厂向平台化公司转变。
邱文生就像个无声的守护神,悄悄用技术改变着我们的日子。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办公室里挂着“死磕技术,敬畏制造”的牌子。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行业里,能坚持最初的梦想,专心钻研技术,比赚了多少钱更加令人敬佩。
结语
邱文生用18年时间证明了,真正的成就不是靠炒作或者炫耀财富而来的。
低调可不是怕事或软弱,而是把心思专注在应该努力的事情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