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真是邪门到家了!新车刚上完牌,连车门都没怎么开过,方向盘都还没焐热,就直接被当二手车卖了!你有没有在二手平台上看到过这种车?跟新车一模一样,车膜都没撕,里程表上的数字低得离谱,甚至可能是0公里,价格却比4S店的新车便宜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看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但其实背后藏着一个能把整个汽车行业搅得翻天覆地的大问题。
先看一组数据,简直让人震惊。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里,那些刚上牌不到3个月、里程还不到50公里的“准新车”,居然占了12.7%!也就是说,每8辆二手车中,就有一辆是几乎没跑过的“新车”。
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气得在微博上直接开炮,说这种“零公里二手车”就是行业的毒瘤。他说,光是二手车平台就有3000到4000家在干这事,简直是把整个汽车市场当成自家后院,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那问题来了,这么多“新车”为啥非要绕个弯子,以二手车的身份低价甩卖呢?其实说白了,这就是车企、经销商和二手车商联手演的一出“三角戏”,目的就是为了骗补贴、虚报销量、清库存。说白了,就是大家一块儿玩套路,把消费者给忽悠了。
车企压销经销商苦
现在啊,很多汽车厂家,车子卖得其实不太行,但就是死要面子,为了在资本市场撑个场面,硬是把销量往上拉,拉得比天还高。他们把销售任务一股脑儿压给经销商,压得那叫一个狠,简直到了极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潘磊就爆料过,有的自主品牌,明明一个4S店一个月只能卖出80辆车,结果厂家非要它报150辆的销量。那多出来的70辆怎么办?经销商只能找自己的关联租赁公司先上牌,然后7天内就转成二手车,赶紧卖掉,不然就亏大了。
还有个行业里不敢说的秘密,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汽车厂商盯上了报废车做置换。每辆车都能白拿1万5到2万的补贴,然后再把这车当二手车卖出去,国家本来是想鼓励环保、促进消费的政策,结果被他们当成薅羊毛的工具,简直钻政策空子钻到极致了,把监管当成了摆设。
车企要销量、要补贴,中间的经销商夹在中间,真是有苦说不出。他们真的是被架在火上烤,不卖不行啊!厂家的返利政策卡得特别死,你要是完成了任务,能拿到高额返点;完不成,那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有经销商早就吐槽了,库存车放一天,光停车费和折旧费加起来就能亏几百块。合格证到期还得补办,又是一笔钱。与其这样,不如低价卖给二手车商,回笼点资金,再靠返点补点亏空,勉强能打个平手。这就像被逼着喝毒水一样,知道伤身体,但不喝马上就要渴死了。
二手车商暴利链
这个产业链里,最赚大钱的就是二手车商了。他们中间倒腾,简直赚得是盆满钵满。他们从4S店那边低价收车,加个几千块就卖出去,一辆车利润能有5000块,比传统的二手车交易3%到5%的毛利率高太多了。
更狠的是,有些大的批发商还搞起了“出口套利”。把国内的零公里二手车运到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关税很低的国家,然后再像“蚂蚁搬家”一样偷偷卖到俄罗斯,打着新车的旗号卖,赚的差价直接翻倍。
别以为这是三赢的好事,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三输”局面,谁碰上谁倒霉。表面上看,车企的销量数据好看,股价能撑几天,但这些都是虚假的繁荣。有些车企卖得越多,库存积得越厉害,最后还是自己扛着。更严重的是,品牌信誉被毁,一旦消费者发现所谓的“新车”其实是二手过户的,以后谁还敢相信这个品牌?
消费者更是被蒙在鼓里,看着便宜几千块,其实亏大了。首任车主的权益没了,像新能源车的终身质保、免费充电这些核心福利,一过户就全没了。有车主买了零公里的新能源车,结果电池出问题去维权,厂家一句话:“你不是首任车主”,直接把你打发了,真是有冤无处申。
更可怕的是,二手车的残值率暴跌。一辆原价16万的车,刚买的时候作为零公里车卖8.58万,等你想再转手的时候,价格可能直接跌到让你怀疑人生。
经销商恶性竞争后果严重
经销商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表面上看是拿到了返点,但实际上因为打折甩卖,损失可不小。比如说一辆价值20万的车,如果以零公里二手车的形式卖17万,每台就亏3万,要是卖100台,那就亏了300万。就算返点能补一半,最后还是亏得一塌糊涂。时间一长,不是跑路就是倒闭,到最后车企连卖车的渠道都没了。
这对整个汽车产业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汽车的价格体系被彻底打乱了。现在零公里二手车居然比新车还便宜40%,这逼得4S店也不得不跟着降价。到了2025年,燃油车的终端折扣普遍达到了30%。结果呢?越降价反而越不好卖,整个行业陷入了一个“越降越卖不动”的死循环,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赚不到钱。
更糟糕的是,行业里的数据越来越失真。车企看着虚假的销量去扩产,结果真实的需求早就饱和了,产能越扩越多,库存越来越多,新车堆在停车场里没人买,这不是浪费资源是什么?就连人民日报都点名批评了,说这就是“内卷式恶性竞争”。如果再没人管,这个行业迟早会被自己玩垮。
总得有人出来管一管吧?好在国家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商务部已经开始开会整治了。但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一个措施还不够,必须打出一套组合拳才行。
强化监管与行业整顿
首先,监管这块儿必须动真格的,得建立起一套覆盖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追踪系统。新车上牌的时候就得给它加个“身份锁”,上牌之后半年内不能随便转手卖出去,从根源上堵住那些快进快出的漏洞。对于那些骗补贴的,发现一个就罚一个,罚到他们再也不敢犯。另外,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也得纳入正规监管,别让这些不正当手段把咱们的脸都丢到国外去了。
更关键的是,车企自己也得改改毛病,别老是沉迷于数据好看。别再光盯着销量KPI了,得把重点放到质量KPI上。中国流通协会的李颜伟说得对,这事要是放在美国,那就是财务造假,高管都得坐牢。国内也得拿出这种力度,逼着车企真正走上正轨。
你可别觉得这事儿只是行业里的小问题,其实这是个大毒瘤。它不仅毁了车企的信誉,坑了消费者,还拖累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只有让竞争回归到产品和服务本身,车企才敢真正去创新,消费者才会愿意买单,中国汽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