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半,修车铺已经熄了灯。马路对面的4S店橱窗里,新款车型的广告屏还在循环播放,亮得刺眼。店门口插着的特价牌子一夜之间又换新了,上面写着的价格,比去年少了整整两万五。场面有点滑稽:别说光鲜亮丽的销售顾问了,现在连把特价牌子支出来的小伙子,都比以往多了两分急躁。
四十年间,除了汽车,几乎没有什么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是“逆潮流而行”的。麻辣烫从两毛钱翻进了二十元房间;父母当年买下的砖头房,也从几千块膨胀成几代人尽力而买的“梦”;冰棍、包子、普通早餐,连空气好像都在涨。但汽车,反而玩起了“倦怠式下坡”,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很多人看新闻时会叹气:“那年代朋友结婚送辆桑塔纳,把丈母娘直接感动哭了。再看看现在,月光族也能分期提辆新车,老丈人都甩脸子。”
如果你是消费者,面对商品价格的这种走势,还真有点“走进剧本以外”的迷惑感。咱们成年人的列清单——未来想买的东西里,汽车早早成了头两名之一。而现实却在反复调侃咱:除了汽车,啥都只会变贵。
其实汽车的跳水并不神秘,甚至非常符合行业的“冷酷规律”。先别说理想、美好、民族情怀,咱单看账本和产业链。最原始的痛点在于,咱们终于自己会造车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车”听起来跟“登月”差不多悬。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发动机、变速箱,是老外们的杀手锏。那时国内汽车厂就像写作业的学生,老师换个考题就全懵。螺丝、芯片、座椅面料,统统要进口。一分钱成本能磨出一块秤砣味儿。
这些年呢?自主品牌的产业链拉满。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技术消化,规模化生产,供应链的每一环都在算计“毛利润”。成本降了。你真以为这背后情怀大于利益?企业的算盘只比菜市场大妈打得更响。这事很现实。
另一个杀手锏,是国产品牌的“狼性逆袭”。以前买车注重身份,现在卷到的是配置、体验,甚至连“氛围灯”都细致到你家客厅惊诧。比亚迪、吉利、长城,“卷”的不是情怀,是让外资品牌脊背发凉的价格清单。你不降价?我立马给消费者添一堆新花样——智能驾驶、大屏、L2辅助、远程互联,一并拉平。合资品牌终于坐不住了,降价浪潮就此悄无声息地蔓延成了泥石流。这时候,“面子车”突然变成了“白菜车”。
说白了,车企们卷到今天,利润薄得像脱了水的黄瓜。以前一辆车赚好几万,现在几千块钱都嫌多。有人说,这相当于“扩招年来的大学生”——量上去了,金贵程度就下去了。但问题也显而易见,车厂一轮轮降价,改天还剩下多少预算去研发新东西?利润都打成“纸片人”了,谁还愿意扔大钱搞技术越狱?
市场饱和也是个现实。中国这些年机动车保有量节节攀升——有点像楼市的库存,手里没辆车反倒成了另类。谁家头两辆还算“需求”,第三辆、第四辆,纯属“冲动+盲目+一阵风”。卖家比买家着急才是真态。4S店的销售嗓门比摊主都甜了,任务压下来的时候,大厅里连水都配足了。
再说消费者心理,也和换冰箱、买房那些不一样。以前的车是生活的“高光时刻”,现在慢慢沦为一个“像手机那样的家用器件”。十年前,追新是面子,现在图的是实用。“多花十万只为标志换个外文”的冤大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年轻人的钱包精明且冷静,“代步”二字才是终极诉求。
当然,这种行业乱战的好处,确实都让我们占了。现在一两年攒钱,拿下人生第一辆车不算事儿。而且买到的车,配置膨胀得比饮料瓶还明显:大屏、真皮、遥控、自动驾驶,仿佛家电展厅和科技馆打通了任督二脉。相比四十年前,四个轱辘加个壳子就能上路,英文菜单都不会用的年代,如今挑花眼的尴尬,有点像选奶茶加配料。
但利好之外,总感觉这事儿像是喝着快乐肥宅水同时听见身后锅里水滚了的声音——爽归爽,有点发虚。一边是车厂卷价格卷到下巴打架,利润稀薄;另一边,二手车圈子成了新“地窖”,保值率断崖式跳水。今天刚买,明天秒贬,车市成了移动的“变现黑洞”。你刚停好,价格已经漏了一地。
行业也有隐忧。长远看,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泥潭,能熬出多少“技术新贵”?厂家都快喝西北风了,科技创新是不是也会变成凑合?谁能想到,以前是“工厂利润特厚,研发投入特多”,现在倒成了“买家福利拉满,厂家背影瘦到一根针”。
其实想想,所有这一切怪不得车。大环境、产业链进化、消费结构转型、社交心理预期,用专业话叫‘全链条效应’。普通人得了实惠,厂商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黑色幽默点讲,若干年后说不准有一天,车跟冰棍一个价,全民皆车,路上堵到飞起,大家集体许愿“能不能涨点价挡住点新司机”。
结局其实没什么悬念。这是个什么都疯涨的时代,偏偏汽车变成了物价表上的反骨仔。一句话揣在心里挺踏实:“车变便宜,是给现实生活里多添了点温柔。”不过这温柔能持续多久?过分内卷的后果,是否会反噬到我们消费者自己?“白菜价的车”会不会有一天也成了“过去式”?
橱窗里广告屏还在闪,特价牌子还在风中晃。这个问题,也许下一个凌晨三点半,还没人能说清。你觉得,物价的逆流还能流多远?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