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出炉,同比仅增1.6%,增速大幅放缓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总关心柴米油盐,现在还得加上一项,就是车。

车市的风吹草动,不仅关系着大大小小的车企,也牵动着咱们每个想买车或者已经有车的人的心。

最近,2025年7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出来了,一看标题,很多人可能心里会“咯噔”一下:整体销量是涨了,但同比增长率只有1.6%。

2025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出炉,同比仅增1.6%,增速大幅放缓-有驾

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不温不火,甚至有点“凉飕飕”的。

难道说,咱们国内这么火爆的汽车市场,突然就踩刹车了?

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是暂时的休整,还是市场真的要变天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里面的门道。

首先得明确一点,看数据不能只看表面。

这个1.6%的增长率,之所以看起来不高,主要是因为它的参照物,也就是2024年7月份的销量,实在是太高了。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考80分的学生,去年那次考试突然超常发挥考了个98分,今年他考了99分,虽然只进步了1分,但你不能说他没努力,因为他是在一个非常高的基础上继续往上走的。

2024年那时候,各种鼓励买车的政策一出来,大家的热情被点燃,销量一下子就冲了上去,形成了一个很高的基数。

2025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出炉,同比仅增1.6%,增速大幅放缓-有驾

所以在那个高点之上,2025年7月还能有184.4万辆的销量并且实现正增长,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再说了,每年的七、八月份,天气炎热,本来就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淡季,大家宁愿在家吹空调也不太愿意出门逛4S店。

所以,现在这个小小的增长,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大家都在为年底可能出现的销售高峰憋着劲儿呢。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2025年头七个月,全国总共卖出了1256.4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这说明整个市场的基本盘还是非常稳固的,是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看完了整体情况,咱们再来看看牌桌上各个选手的具体表现,那可真是一出好戏,有的一路高歌,有的则感到压力山大,市场的变化比翻书还快。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

它们在7月份联手拿下了将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具体数字是57.38%,这已经不是半壁江山了,而是牢牢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

领头的自然是比亚迪,它在7月份卖出了26.3万辆车,虽然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月下降了12.7%,但它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销量冠军,把其他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这个小幅度的同比下降,还是因为去年同期卖得太猛了,现在只是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节奏。

2025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出炉,同比仅增1.6%,增速大幅放缓-有驾

你要看它今年的总成绩,前七个月累计卖了182.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3%,这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比亚迪就像是武林中的盟主,地位稳固,偶尔调整一下呼吸,并不会影响它的江湖地位。

如果说比亚迪是稳坐泰山的王者,那吉利就是今年冲得最猛的“急先锋”。

今年以来,吉利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27.5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50.1%,差不多是翻了一半。

吉利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它没有偏科,在混动和纯电动两个赛道上同时发力,而且在海外市场的出口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国内国外两开花,这样的发展模式让它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得游刃有余。

像奇瑞、长安这些老牌的自主车企,也像经验丰富的老手,稳扎稳打,保持着平稳的增长。

不过,也有稍微掉队的,比如长城汽车,今年的累计销量就出现了0.3%的微幅下滑。

这也提醒我们,尤其是在SUV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领域,即便是曾经的霸主,如果不能持续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市场份额也可能被那些更拼、更卷的新对手一点点蚕食掉。

说完了这些传统豪强,再来看看那些被称作“新势力”的品牌,它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2025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出炉,同比仅增1.6%,增速大幅放缓-有驾

火热的一方,小鹏汽车绝对是典型代表,今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1.12万辆,同比增幅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54.95%,翻了两倍半还多,这个速度简直让人咋舌。

这背后是小鹏在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的长期投入开始得到回报。

零跑汽车也同样表现出色,取得了超过111%的同比增长,它主打的“性价比”路线,在今天这个消费更加理性的时代,显然是找对了路子。

但另一边,也有感到寒意的。

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的理想汽车,今年的累计销量反而下降了2.03%,这说明在对手们纷纷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后,即便是明星品牌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应对挑战。

还有赛力斯问界,大家都在期待它的新款M7车型能带来新的突破。

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新玩家就是小米,它作为一个跨界者,首次实现了月销量超过3万台,给这个本就热闹的市场又添了一把火。

相比之下,那些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日子就普遍没那么好过了,它们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只剩下33.29%。

尤其是一些过去大家觉得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下滑得尤其明显。

2025年7月中国汽车销量出炉,同比仅增1.6%,增速大幅放缓-有驾

比如奔驰和宝马,今年的累计销量双双下跌了超过18%。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了,大家买车不再只看那个车标,更看重车辆的科技配置、智能化体验和实际的驾乘感受。

如果产品更新换代慢,智能化水平跟不上时代,那么品牌光环再亮,也难以挽回消费者的心。

大众品牌虽然凭借着深厚的根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加起来依然是合资阵营里的中流砥柱,但增长也基本停滞了。

不过,在合资品牌普遍感到压力的背景下,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一汽丰田,它今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了11.3%。

它能逆势上扬,最大的功臣就是它的混动技术。

在很多人对纯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还有顾虑的时候,丰田的油电混动车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折中选择,既省油又没有里程焦虑,自然会受到大量务实型消费者的欢迎。

但这毕竟是个例,像东风日产,虽然7月份单月销量有所回暖,但从全年来看,累计销量还是下降了超过20%。

就连之前在中国市场势不可挡的特斯拉,如今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这充分说明,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外资品牌可以轻松赚钱的地方了,这里有最激烈的竞争,也有最挑剔的消费者。

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长远的变化,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未来的竞争,将会围绕着技术、产品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变得更加激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