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测试引争议,纯电转型再遇挑战?

理想i8碰撞测试引争议,纯电转型再遇挑战?-有驾

作者|超新星财经

编辑|Ray

7月29日,理想汽车在首款纯电SUVi8的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其与乘龙卡车的对撞测试视频。视频显示,双方以10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碰撞后,i8的A柱至C柱无变形,9个气囊全部弹出;乘龙卡车则出现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四轮弹起的情况。该测试被标注为“中国汽研SUPERCRASH超级试验”。

理想i8碰撞测试引争议,纯电转型再遇挑战?-有驾

对此,乘龙卡车通过官方渠道回应称,“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并强调“卡车车头有锁止机构,正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时称其法务部门已介入处理。截至7月31日,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尚未就争议作出回应。

资本市场同步出现反应:7月29日美股理想汽车收盘下跌6.2%,7月30日港股理想汽车-W收跌12.84%。这场围绕测试真实性的争议,集中折射出理想汽车在纯电转型、市场竞争及资本信心维系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01 纯电转型: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理想汽车对纯电市场的布局早有规划,i8作为继MEGA之后的第二款纯电产品,被赋予“纯电第二枪”的战略意义。然而从市场反馈来看,这款车型的定位正面临争议。

为推广i8,理想CEO李想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听我讲完”系列视频引流,这一模式参考了雷军为小米汽车站台的思路,但市场反应未达预期。据第三方调查,约66%用户认为i8“定价过高、性价比不足”,尤其对“电池品牌与价格不匹配”提出质疑。

此外,其价格策略的市场压力同样较为明显。资料显示,i8Pro版32.18万元、Max版34.98万元、Ultra版36.98万元的售价,是今年对标ModelY的新品中唯一一款起售价超30万元的车型,且显著高于直接竞品——蔚来乐道L90整车购买27.99万元起,电池租赁方案低至19.39万元,将同级别纯电SUV价格下拉至20万元区间。此外,乐道L90于7月底上市、8月1日正式开启交付,较i8的8月20日交付形成时间差竞争。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6座SUV赛道的竞争加剧也给理想进一步带来了压力。腾势N9、深蓝S09、吉利银河M9、传祺向往S9等车型密集入局,持续分流理想的核心用户。据车主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理想L9累计销量26638辆,同比大幅下跌68.96%;同期问界M9累计销量59927辆,两者差距显著。

理想i8碰撞测试引争议,纯电转型再遇挑战?-有驾

理想试图凭借“SUV通过性+MPV空间+轿车驾驶感”的差异化定位打开市场,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双腔空气悬架是其主打的核心配置。对于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研究机构的判断存在明显分歧:湘财证券分析师汪炜认为,面对增程市场竞争加剧,理想加速布局纯电赛道,i8凭借空间、800V超充和全栈智驾,在30万-40万元价格区间具备“独特卡位优势”;而光大证券国际策略师伍礼贤则指出,“产品正式推出前,由于市场预期过高,股价已累积较大涨幅。当产品实际上市后,导致部分提前布局的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的现象较为明显”,且从新增订单及退单数据来看,市场认购热度相较于其他新势力车企的同类产品表现并不突出。

02 业绩变化:从增长放缓到结构承压

理想汽车的业绩表现正呈现显著变化,其过往在新势力中的领先优势面临挑战。

销量层面的压力持续显现。2025年6月,理想单月交付3.63万辆,同比下降24%,环比下滑11%;二季度累计交付11.1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0.86万辆微增,增速明显放缓。产品结构方面,1-6月,L7、L8、L9销量持续下滑,仅售价20万-30万元的L6月均销售过万,累计96354辆,占品牌总销量的47.2%。这种依赖单一车型的结构,随着问界M7改款车型等直接竞品即将上市,将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

盈利能力同步承压。财务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单车平均净利润从2023年一季度的1.78万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不足0.7万元,累计降幅超60%。这一变化源于两方面: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承压,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沪铜价格突破8万元/吨,沪铝突破2万元/吨,而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难以同步提升,成本压力难以有效转嫁。

理想i8碰撞测试引争议,纯电转型再遇挑战?-有驾

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是业绩波动的重要因素。市场人士指出,L8、L9等车型面临“审美疲劳与技术代差的双重冲击”。随着增程式技术路线被更多企业效仿,理想曾经“无续航焦虑”的卖点优势减弱,赛力斯、零跑等车企在增程领域持续发力,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也通过融资强化竞争力,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纯电赛道的布局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业内普遍认为,除特斯拉外,全球纯电车企盈利难度较大。理想在纯电领域的投入(如超充网络建设)短期内将增加财务压力,而i8的定价策略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仍待观察。从MEGA到i8,其纯电产品尚未显现扭转业绩趋势的效果,且因“高价低配”的市场争议,对品牌形象产生影响。

03 资本动向:减持与股价波动背后的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对理想汽车的态度变化,通过减持动作与股价表现得到直接体现。

7月24日,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减持理想汽车-W,持股比例从5.06%降至4.94%,跌破5%关口,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机构对其前景的谨慎信号。

内部股东的减持同样受到关注。港交所披露显示,美团CEO、理想非执行董事王兴在2025年6月10日至13日累计减持573.7万股,套现超6亿港元,持股比例从20.94%降至20.61%;若从2023年3月算起,其持股比例从22.57%降至20.61%,累计减持近2个百分点。此外,理想CFO李铁、联合创始人马东辉均在2024年12月减持股份。

理想官方将减持归因于“个人资金调配”,而某港股私募人士分析:“王兴不参与理想管理,且美团主业面临京东等对手竞争,理想成为更合适的套现对象,这本身就说明资本对其优先级的排序变化。”

i8发布后的股价反应进一步反映市场情绪:7月29日美股理想汽车高开低走,收盘跌6.2%;7月30日港股以9%低开,最终收跌12.84%。李想通过“听我讲完”系列视频引流的动作,未扭转市场预期。

理想i8碰撞测试引争议,纯电转型再遇挑战?-有驾

从行业背景看,理想面临增程市场竞争加剧与纯电转型投入增加的双重压力,盈利空间持续收窄。光大证券国际策略师伍礼贤指出:“混动与增程已陷入内卷,纯电才是终极方向,但理想在纯电领域的盈利路径尚不清晰,加上碳酸锂价格回升,盈利压力只会更大。”

对于理想而言,i8的宣传争议反映了更深层的市场反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6座SUV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如何在纯电领域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如何通过更扎实的市场沟通重建资本与用户信任,是其接下来需要应对的现实课题。

从发展历程看,理想凭借“满足家庭用户需求”的定位崛起,而当前市场环境要求其在产品力、定价策略、盈利模式上实现新的平衡——这既是对“理想”品牌内涵的再定义,也是应对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