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纯电小车市场,想分一杯羹,那可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每年都有新王登场,从五菱宏光MINIEV到比亚迪海豚、元Plus,再到海鸥,热卖如潮,但你要真以为这是个遍地黄金的赛道,只要模仿抄一抄就能躺着赚钱,那就大错特错了。小车市场的残酷,远超你车远路远。
细数这几年的“神车”进化史,比亚迪长期一统江湖,直到吉利星愿横空出世,用更低起售价、更大的功能堆料一举扳倒海鸥,实现逆转。但别看这市场门槛低,真能杀出来的品牌屈指可数。纯电小车追求的是“薄利多销”,谁能做到规模效应,谁才能称王。星愿一家车占了总盘子的四成,剩下海鸥、海豚、缤果瓜分二成,十几款小弟只能啃骨头。就像一桌饭菜,几个菜有人分,其余人只能舔盘子,连汤都喝不上。
车企挤进来的成本不高,想盈利却像爬珠穆朗玛峰。广汽埃安副总曾不客气地说,自家纯电小车得月销一万五才能保本,业内更冷静点,那是八千辆算合格,一万才谈“微盈利”。所谓“微”,不是现象级爆款,是幸存者偏差。
那么杀手锏是什么?不是猛堆配置,不是花里胡哨地“既要、又要、还要”,而是精准切中买家的痛点——空间、价格、续航、智能、舒适,把各项指标在有限成本里做到极致平衡。哪个品牌最懂刀法,谁就能在这场救赎大戏中活到最后。吉利星愿吃透这个道理,成了新一代国民小车。而MG4能否复制这个奇迹,还真有得聊。
把目光投向MG4,上汽寄予厚望的“重生之作”。上一代MG4混迹欧洲,后驱、四驱、高性能一把梭,妥妥的“小钢炮”,欧洲人爱的不行,销量冲到欧洲紧凑纯电冠军,比大众ID.3还凶,帮上汽欧洲业务直接跑赢盈利线。但好景不长,欧盟关税如同天降“黑天鹅”,37.6%的额外重压让MG4在国内不得不变身,出海冠军荣耀版限时低价,但市场反应还是两极分化:海外风生水起,国内一潭死水。
为什么?因为上一代MG4是全球设计,中国销售,搞的是“洋气”,却没有好好“讨中国人喜欢”。中国消费者要的不只是小钢炮和操控,空间、颜值、续航和智能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女性车主日益增多,“轻奢舒适”成了标配需求。
全新MG4自我修炼,外观收敛了锋芒变得圆润,全方位加长加高,轴距一口气干到2750mm,得房率93.8%,坐进车里不再感到憋屈。关键底盘结构大幅调整,降低成本,地盘的扭力梁替代原来的五连杆,并将前驱取代后驱,四驱直接砍掉。这一刀很疼,但空间、实用性和成本优势明显,98L后备厢下沉空间让同级对手都眼红。
节省下来的成本,挥手投入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车机尺寸大跃进,最低配也有12.8英寸,大顶端为15.6英寸,加装高通骁龙8155芯片,算力碾压海豚和星愿的车机。最重要的是,OPPO智行手车互联首发,手机语音备车、手表控车、生态上车、导航摇一摇操作,功能一把抓,还支持华为和iPhone近乎全覆盖。未来新增召唤自家座驾,科技感拉满。
舒适配置也不含糊:电尾门、50kW无线充电、主副驾座椅电调、通风加热、全景天幕加遮阳帘,直接把A级车的豪华感灌进了A0级,同行瞬间压力山大。别以为这车只是堆料,极致减重,非顶配才1415kg,比海豚、埃安UT还轻,所以加速度和能耗也全线领先,0-50公里3秒破发,百公里耗电仅10.4kWh,能效体验秒杀吉利星愿。
MG4还搭载了一体热管理系统,冬季能耗低五成,续航达成率比行业均值高20%,在低温状态还能跑75%的标定续航。空间、智能、舒适越级体验,CLTC续航起步就437公里,预售价7.28万元,“性价比炸弹”一出,预售日破万单。虽然在全国产品潮流中不算顶级爆款,但对上汽这样的大集团已属久旱逢甘霖,毕竟自家上一款月销破万追溯到2018年荣威i5燃油车。
归根结底,MG4需要这样一场翻盘,扛住欧洲关税冲击,把竞争转向国内市场,为品牌新能源转型注入信心。上汽集团也急需一剂强心针,找回“造爆款”的感觉。小车市场,看似是蛋糕,其实是冲浪。谁能在刀口舔血的价格战和配置卷王大乱斗中存活下来,不只是要拼产品力,更看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胃口——MG4,这盘棋才刚刚开局。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