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梁末路?实用舒适皆不如踏板 它凭什么活下去
油箱小。坐垫硬。要换挡。储物?几乎为零。在踏板车几乎一统通勤江湖的今天,弯梁摩托车的这些“短板”被无限放大。很多人问:它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答案藏在那些踏板车到不了的地方。
泥泞的乡间土路。陡峭的多坡地形。还有,追求极致省油的精打细算。这里,弯梁车找到了自己的主场。
轻便灵活是它的魂。整备重量普遍不足110公斤,比大多数踏板车都轻。穿梭在拥堵车流中。钻过狭窄的巷弄。停车挪车,毫不费力。对女性或新手骑手尤其友好。
省油经济是它的命脉。百公里油耗低至惊人的 1.5L 左右。以新大洲本田威武为例,用户实测4年3万公里,油耗就维持在这个水平。换算成钱,通勤成本甚至可能低于电动车。这是踏板车难以企及的经济性。
通过性才是它的底牌。通常配备17寸左右轮毂,离地间隙更高(如宗申野米125达130mm)。能轻松碾过踏板车可能托底的坑洼。应对非铺装路面。轻度越野。这在许多农村地区和路况欠佳的地方是刚需。
但它确实牺牲了舒适。狭窄的坐垫和短行程减震。长时间骑行易疲劳。原厂轮胎抓地力不足,湿滑路面风险增加。安全配置也普遍简陋,多数缺乏ABS和TCS。
然而……市场正在悄然分化。
经典实用型并未退出舞台。像新大洲本田威武、铃木赛驰这类车型。质量稳定。维护成本极低。它们在预算有限、追求纯粹工具属性的用户群中,依然坚挺。二手市场,一台车况良好的弯梁可能仅需2000元左右。这是难以比拟的性价比。
跨界创新派正在崛起。力腾军刀150这样的车型突破了传统。搭载150cc水冷四气门发动机,最大马力15.6Ps。动力接近250cc跨骑车。甚至配备了CVT无级变速和双通道ABS。力腾军刀190更是将排量增至188cc,最大马力20Ps,极速达120km/h,并加入了TCS牵引力控制和TFT仪表。它们试图打破“农用工具”的标签,向玩乐和多功能领域扩张。
复古情怀流开辟了新路。本田幼兽CC110的成功证明了颜值和信仰的力量。虽然售价高达1.3万元,但为其设计和文化买单者大有人在。随后,嘉陵CoCo、宗申Yami等国产模仿者相继出现。尽管因品牌积淀不足被诟病性价比,但无疑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所以,弯梁车并非没有未来。它只是需要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道路条件欠佳的农村地区。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在对购车和用车成本极度敏感的场景下。弯梁车比较优势依然明显。
它的未来,或许在于差异化和电动化。深耕特定市场:推出更适应农用载货的改装版本。或借鉴洛嘉弯梁挎子,结合边斗设计拓展功能。拥抱电驱:推出电动弯梁,保留灵活性和通过性,同时规避换挡操作、提升静谧性和舒适性。雅迪DE3等车型已在进行尝试。
结语:当通勤工具变得千篇一律。当性价比和个性成为稀缺品。弯梁车这种看似过时的产物,反而在细分领域闪烁着独特价值。它可能永远不再是主流。但它存在的必要,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的可能。
一种更经济。更简单。更纯粹的选择。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