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斗兽?安全焦虑才是真议题
这几天,成都街头那辆撞得面目全非的小米SU7,车门死活打不开的画面,比任何千万超跑的加速测试都让人心惊肉跳。救援人员用尽力气砸窗撬门,里面的人却困在铁笼里——这场景,直接把所有关于“玛莎拉蒂和保时捷谁更高档”的争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就在豪华车迷们还在为玛莎拉蒂MC12那六千万的估值啧啧称奇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纸征求意见稿,打算对全隐藏式门把手下禁令,要求所有车门必须保留清晰的机械开门装置。这记实锤,砸得正是时候。
要我说,那些还在吹捧意式奢华、德国工艺的论调,早就该歇歇了。一辆车最极致的豪华,根本不是V12发动机的咆哮声有多性感,也不是碳纤维车身轻了多少公斤,而是当意外发生时,那扇门能不能被顺利打开,让里面的人有机会活下来。
看看现在的新车发布会,个个都在吹零百加速、智能座舱、激光雷达,恨不得把火箭技术都塞进车里。可最基本的机械门把手,却被当成“过时设计”偷偷取消。这背后的逻辑细思极恐——为了所谓的“科技感”和“简约风”,连最基础的安全冗余都敢牺牲。
“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这个细节,像根针扎进了每个潜在购车者的心里。谁不怕花几十万买个移动铁棺材?谁不担心家人被困在打不开的车里?
就在2025年10月21日前后,官媒集体发声批评某些企业在安全问题上的沉默与转移视线。《浙江日报》那句“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说得再明白不过——生命安全,不该成为商业博弈的牺牲品。
回过头看玛莎拉蒂那五款天价车型,从243万的Gran Cabrio到估值6000万的MC12,它们代表的是汽车工业的极致,却也是离普通人最遥远的奢侈符号。当大多数人在为车门能不能打开而焦虑时,讨论这些超跑的“稀缺性”和“收藏价值”,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我始终认为,汽车产业的进步,不该只体现在顶级超跑的性能突破上,更要体现在每辆家用车的基础安全保障上。取消机械门把手这种为了颜值牺牲安全的设计,本质上就是对用户生命权的漠视。
所以,别再用“意式美学”来糊弄人了。在生命面前,所有关于“档次”的虚荣争论,都该退场。你们觉得呢?是时候重新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车”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