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均销量不到一万台!华为能带飞尊界,为啥“带不飞”阿维塔?
阿维塔11卖了153辆,阿维塔06卖了5842辆,全系月销10153辆。 这是2024年6月的真实数据。看到这个数字,我第一反应是:这车,不是号称“含华量”比问界还高吗?华为的激光雷达、智驾系统、鸿蒙座舱、MDC计算平台,甚至底盘调校都带着华为印记,早在2022年就上了高阶智驾,比问界M7还早,怎么卖得还不如后来者?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不吹不黑,就来聊聊这个“亲儿子”为啥没能飞起来。
一、“含华量”爆表,但用户买的是“体验”,不是“技术清单”
我试驾过阿维塔11,说实话,坐进车里那一刻,确实惊艳。环抱式座舱+悬浮中控+电子后视镜,科技感直接拉满。车机是鸿蒙系统,操作丝滑,语音响应快,多设备互联也顺手。开起来,双电机四驱版本动力随叫随到,百公里加速3.98秒,推背感强烈。
但问题来了:技术堆得再满,用户感知最强的,往往是“那一瞬间的爽”。
比如问界M9,开门见山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后排投影仪一开,家长带娃长途出行直接变影院;再比如尊界S800,百万级定位+华为全栈加持,直接对标迈巴赫,哪怕只是看个热闹,话题度也爆了。
而阿维塔11呢?它像一个高材生,解题能力超强,但不太会“社交”。它的设计语言很先锋,但不够“亲民”。溜背造型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电子后视镜虽然清晰,但雨天反光、夜间眩光问题依然存在,很多用户宁愿切回传统影像。
我遇到一位老车主,他说:“我买的是车,不是实验室。”他原本看中阿维塔11的智驾能力,结果发现城市NOA落地慢,高速领航还好用,但日常通勤场景覆盖有限。相比之下,问界的智驾推送节奏更快,用户“尝鲜感”更强。
这就像你去吃饭,菜单上写满“米其林三星主厨监制”“分子料理技术”,但端上来的菜味道一般,而隔壁馆子写着“家常菜”,但每口都香,你会选哪个?
二、价格下探,靠“最便宜的阿维塔”救市?
今年4月,阿维塔推出06,起售价19.19万元,是品牌首款杀入20万内的车型。这一招,明显是“以价换量”。
我试驾过阿维塔06,它和11共享部分设计语言,但轴距短了100mm,定位中型SUV。动力有纯电和增程两种,我试的是增程版,市区用电,长途用油,续航焦虑小了不少。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操控。虽然轴距更短,但后轮转向+华为DATS动态扭矩分配系统让它过弯极其灵活,山路连续弯道里,车身姿态稳定,几乎没有推头。这点,比同价位的Model Y和小鹏G6更有趣。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06卖得好,恰恰说明阿维塔11没讲好自己的故事。
11是旗舰,本该代表品牌高度,结果月销只有153辆;06是走量车型,却扛起了六成销量。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户更愿意为“性价比+华为技术”买单,而不是为“高端设计+高阶智驾”买单。
这就像你去买手机,华为Mate 60 RS保时捷设计卖得一般,反而是Mate 60 Pro+更受欢迎——大家要的是“够用的旗舰”,不是“极致的实验品”。
三、华为“朋友圈”太广,独门秘笈变“大众菜谱”
阿维塔的尴尬,还在于:它以为自己是华为的“亲儿子”,结果发现“亲儿子”太多了。
目前,华为合作的车企已经超过10家,车型超20款。从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到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广汽(传祺),几乎一线车企都上了华为的“智驾班车”。
更狠的是,比亚迪、奥迪、丰田、本田也宣布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这意味着,华为的技术正在从“稀缺资源”变成“行业标配”。
在这种背景下,光靠“含华量”已经不够了。用户不再因为“有华为”就买单,而是要看“华为+谁”。
问界背后是赛力斯+华为深度整合,智界是奇瑞+华为,尊界是江淮+华为,而阿维塔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合作本是优势,但也可能变成“决策效率低”的劣势。
我听一位行业朋友说,阿维塔内部在产品定义上,长安要主导设计,华为要主导智能化,宁德时代要主导电池方案,三方博弈,导致产品节奏慢、迭代迟。而问界是华为主导,决策快,推新猛。
这就像做菜,阿维塔是三个大厨一起炒,各有各的想法;问界是主厨说了算,口味统一,出菜快。
四、横向对比:阿维塔11 vs 问界M7 vs 小鹏G9
我们来拉三款车对比一下:
项目 阿维塔11 问界M7 小鹏G9
起售价 28.99万 24.98万 26.39万
智驾方案 华为ADS 2.0 华为ADS 2.0 XNGP
城市NOA落地进度 较慢 快(全国都能用) 快(主要城市覆盖)
内饰风格 极简科技风 家居舒适风 商务稳重风
后排空间 一般(溜背造型) 宽敞(大五座) 宽敞
用户口碑 “好看不好用” “适合家用” “智驾强”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懂车帝、汽车之家(2024年6月)
从表上看,阿维塔11的硬件最强,但用户最在意的“城市NOA可用性”和“空间实用性”却是短板。它像一个全能但偏科的学生,总分不高。
而问界M7,虽然设计普通,但空间大、座椅舒服、智驾推送快,精准踩中家庭用户痛点。小鹏G9则靠XNGP和800V快充吸引科技爱好者。
阿维塔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对目标用户的深刻理解。
五、品牌认知:90%的人不认识你,再强也白搭
杰兰路的调研数据很扎心:在出示品牌标识的情况下,认识阿维塔的不足90%,而特斯拉、小米、蔚来、小鹏、理想都超过95%。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在4S店跟朋友介绍“这是阿维塔”,对方可能一脸懵:“啊?哪个品牌的?”
品牌认知度低,直接影响终端转化。再好的产品,没人知道,等于不存在。
反观问界,靠着华为门店铺货、余承东亲自带货、M5/M7/M9连续爆款,已经形成“华为造车=问界”的强关联。而阿维塔,虽然也是华为合作,但公众认知中,它更像是“长安旗下的高端电车”,华为的光环被稀释了。
这就像你去追星,华为是顶流偶像,问界是官方CP,阿维塔是绯闻对象——大家只记得CP,谁记得绯闻?
六、未来怎么办?阿维塔需要“重新定义自己”
阿维塔2025年目标22万辆,现在月均1万,差2.2倍。怎么追?
我有三个建议:
加快智驾落地节奏:华为ADS 2.0能力很强,但阿维塔推送太慢。必须和华为深度协同,把城市NOA尽快铺开,让用户“用得上”。
明确品牌定位:你是走极致科技路线?还是家庭舒适路线?不能既要又要。建议聚焦“高阶智驾+操控乐趣”,打造“电动GT”形象。
强化用户运营:多搞试驾活动、车主社群、技术直播,让用户从“听说”变成“体验”,从“体验”变成“认同”。
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智驾、长安的制造,这些都不是护城河,真正的护城河,是用户心智。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
如果你有30万预算,会选“含华量”极高的阿维塔11,还是“更接地气”的问界M7?或者别的车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另外,有老铁问我:“阿维塔会不会出轿车?” 暂无相关数据,但根据规划,未来会有更多车型推出,我们拭目以待。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