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炮轰“黑公关”,却打偏了小米汽车的安全靶心
“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10月16日,雷军在台上掷地有声。台下掌声雷动,但空气中飘着一丝诡异。
三天前,成都凌晨,一辆小米SU7撞了。车烧起来,门打不开。救援的人用拳头砸,拿石头撬,那扇门纹丝不动。火太大,人没救出来。
然后雷老板谈起了“黑公关”。
这操作直接把我看懵了。恕我直言,这根本不是黑公关的问题,这是车门打不开的问题!半年内第二起了,3月份安徽那台SU7也是撞了就爆燃,门也打不开。现在你告诉我,这是有人故意黑?
要我说,小米汽车公关部这波危机应对,堪称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事故发生在10月13日,三天后老板不回应安全问题,反而高调讨伐“黑公关”。这转移视线的算盘打得,我在北京都听见响了。
最讽刺的是什么?9月24日,工信部就发了征求意见稿,计划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官方比雷军更早意识到这玩意儿不安全。可小米SU7呢,依然采用无机械式外把手,断电时外面根本打不开。唯一的生机在门内侧那个小把手——前提是车里的人还能动。
有业内人士捅破了窗户纸:不考虑安全冗余,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能明显降下来。懂了,原来生命安全是可以被计算的成本。
这下全网炸了。《浙江日报》直接开怼:“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第一财经更狠:“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官媒集体开火,用词一个比一个犀利——“重营销轻安全”、“理念之祸”。
更魔幻的是,部分“米粉”还在围攻批评的媒体,逼得人家开启评论精选。这饭圈化操作,我看着都头皮发麻。什么时候开始,质疑产品安全成了“黑”?
雷军还在晒他的健身打卡,还在演示“端侧AI模型”、“情绪识别”。技术再花哨,抵不过一扇打不开的门。网友说得一针见血:“能搞定拟人化交互,就不能搞定碰撞后开门?”
现在压力给到小米这边了。央视都发话了,要“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对每一起事故都承担好应尽的责任”。这话说得够明白了。
所以问题来了:当一家企业用“反对黑公关”的政治正确,来堵住公众质疑产品安全的嘴时,它到底在怕什么?是怕真相,还是怕销量?
营销吹出的泡泡再大,也抵不过一扇在关键时刻能为生命打开的门。这个道理,雷老板想通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