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车稍微有点了解,就一定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日本车,十几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然吸气发动机(自吸),而德国车,哪怕是紧凑型家轿,也早早就换上了涡轮增压。明明日本人是最早把涡轮玩出花来的,可真正用在民用车上的,却是德国人乐此不疲。那问题来了——同样是造车,为什么技术源头的日本人选择保守,反倒是德国人一路狂飙?
原因很复杂,但也很现实。归根到底,是两国车企对市场需求、技术路径和品牌定位理解不同,选择不同。
先说日本人为什么早期“不愿意”用涡轮
别看现在日系车“慢悠悠”,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人就把涡轮增压技术搬上了F1赛场,当时本田1.5T能爆发出上千马力,在赛车圈风光一时无两。但这些技术到了民用车上,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是涡轮技术早期不成熟。最早一批民用涡轮车确实够猛,但有个致命问题:迟滞严重,维修频繁,还特别挑油。普通车主哪里受得了这玩意儿?一踩油门没反应,再踩突然狂暴输出,开着就像情绪不稳定。更别说动辄几万块更换一个涡轮增压器,一般人真的伤不起。
其次是油品问题。涡轮增压发动机对燃油辛烷值要求很高,欧洲早早普及了95号以上的汽油,而日本本土和美国、中国这些大市场,用的都是92甚至89号,这直接导致涡轮车在这些地方容易爆震、可靠性下降。
还有个被很多人忽略的技术细节——CVT变速箱不太“搭”涡轮。日本车系广泛使用CVT变速箱,这玩意儿平顺归平顺,但对突如其来的大扭矩很不友好,会“打滑”、响应慢,体验反而不如自然吸气顺畅。所以,涡轮+CVT,天然不太合适。
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让日本车企很早就做出选择:稳定、好养、省心的自然吸气更适合老百姓,而不是追求刺激但不确定性强的涡轮路线。
再来看德国人为什么“偏爱”涡轮
德国人的想法和日本人完全不同,他们不是不懂得省油、耐用这些东西,只不过他们认为:车,就应该有点劲儿、有点脾气。
最直接的动力,就是德国本土的高速公路“不限速”。你可以在时速200公里狂奔几个小时,开个1.4自吸简直是折磨自己。在这种交通环境下,小排量+涡轮成为最佳选择——不仅省油,还能随时拉满动力,超车不含糊。
其次是排放法规的倒逼。欧洲在环保这方面走得非常激进,早在90年代就开始要求车企压缩排量、降低排放。自吸发动机靠加大排量来提升动力,注定无法满足“又快又绿”的需求。而涡轮增压恰好可以用“小排量+高输出”解决这个难题,一举两得。
还有个重要因素——德系车本来就走技术路线,追求机械素质和极致性能。奥迪、宝马、奔驰、甚至大众,核心用户都在意“加速快不快、推背感足不足”,自然愿意为涡轮爆发力和高效能买单。这种品牌调性,一旦建立,就很难回头。
但现在的日系车,也在慢慢“涡轮化”
随着技术进步,涡轮增压的可靠性越来越强、迟滞越来越小,连一向谨慎的日系品牌也开始“放下坚持”。
比如丰田推出了2.0T的8AR-FTS发动机,用在汉兰达、皇冠等高端车型上;本田则靠1.5T“地球梦”打天下,雅阁、思域、冠道统统标配;日产更激进,直接整了个VC-Turbo可变压缩比涡轮,高科技拉满,就是为了弥补自吸和涡轮之间的“隔阂”。
但是,即便如此,日系车仍然保留大量自吸产品线,特别是在A级轿车、家用SUV上。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买车的核心诉求依然是“可靠、便宜、省心”,而不是“快、猛、刺激”。这是文化差异,也是市场选择。
那么,你现在的车,是自吸还是涡轮?你对它满意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自己的用车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