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开电车跑长途,别人排队三小时,比亚迪车主:五分钟,上个厕

国庆节高速堵车,讲真,这已经不是新闻了,这是一种民俗,一种大型集体行为艺术,跟过年吃饺子一样,属于典中典的保留项目。你要是国庆上高速一路畅通,你都得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位面。堵车的原因千千万,但这两年,多了一个特别靓丽的风景线:服务区爆满,一堆电动爹趴窝在那儿排队,等着抢那个比厕所坑位还紧张的充电桩。

然后我就在网上看到了比亚迪汉L车主的分享,说什么“电车+国庆+长途”三重Debuff拉满,结果人家屁事没有,甚至有点爽。我当时就一个反应:坏了菜了,有人开始不讲武德了。这个市场,终于有人要掀桌子了。

你看第一个哥们,从上海杀到潮汕,说用上了兆瓦闪充,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什么叫兆瓦闪充?官方说法是10C充电倍率,1000kW充电功率,5分钟补能400公里。这串数字你听着可能没感觉,我给你翻译一下。5分钟,就是你从车上下来,去大型人车饲养场里上个厕所,纠结一下买红茶还是绿茶,再回到车上点根烟的时间。等你烟抽完了,车充满了。不是人等车,是车等你。这哪是充电,这是压缩毛巾泡水,瞬间就发起来了。

国庆开电车跑长途,别人排队三小时,比亚迪车主:五分钟,上个厕-有驾

这种感觉,真的,非常道诡异仙。以前我们开电车跑长途,那叫一个步步为营,手机里一堆充电APP,跟古代皇帝翻牌子一样,盘算着临幸哪一个充电桩,生怕哪个桩是坏的,哪个桩被占了,直接导致你龙驭上宾。现在比亚迪搞了这么个玩意儿,等于直接给你开了个任意门。它不是在解决问题,它是在消灭问题。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讨论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吃,比亚迪现在的思路是,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开个自助餐,管饱。

国庆开电车跑长途,别人排队三小时,比亚迪车主:五分钟,上个厕-有驾

这种不务正业的思路,才是真正在做事。这玩意儿简直就不是给人用的!这是直接把同行架在火上烤,之前吹800V高压平台的,现在看到这个1000V全域高压和1000kW的功率,脸上的表情一定很精彩。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我们辛辛苦苦降维打击,你们地球人自己先开始升维了?

然后是第二个哥们,开着汉L跑大西北,八天干了3500多公里。他靠的不是那个神神叨叨的兆瓦闪充,而是另一个更接地气、更流氓的功能——双枪充电。

我作为一个曾经被充电桩背刺过的中年人,对这个功能感触特别深。大西北那种地方,你还指望遍地都是比亚迪的兆瓦“电奶瓶”?不现实。现实是,你大概率只能找到一些功率不高不低、状态薛定谔的普通快充桩。这时候比亚迪的“双枪”就跟开了挂一样,直接把两个普通快充桩的电线都插自己身上,功率翻倍。180kW的桩能干出351kW,250kW的桩能干出463kW。

国庆开电车跑长途,别人排队三小时,比亚迪车主:五分钟,上个厕-有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精神。这就好比武林高手对决,别人还在比谁的内功更深厚,你直接从裤裆里掏出两把加特林。这不公平,但它管用。管用,就是最大的公平。它把选择权还给了用户,而不是让用户去赌充电桩的良心。

国庆开电车跑长途,别人排队三小时,比亚迪车主:五分钟,上个厕-有驾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对比亚迪这个操作的形容,已经从玄幻修仙跳到战争闪电战了。你看,一个足够魔幻的现实,是会把人的脑子也给干烧的。

当然,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都是营销,都是话术。是是是,你说得都对。但问题是,当一个车企真的把这种“话术”变成量产车,变成用户能实实在在开着跑长途的体验时,这个“话术”就成了事实。

以前我们总说,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是在加州的高速上,而是在中国县城,能不能躲开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电车补能的终极考验,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跑数据,而是在国庆期间的沪昆高速上,你能不能在服务区所有人都挤破头的时候,用5分钟完成一次闪电战式的补给。能过,就是能过。

比亚迪现在做的,就是把这种极限场景的解决方案,拉到了20多万这个价位。它在干什么?它在重新定义标准。它在告诉所有人,从今天起,你们买的中高端纯电车,要是没个兆瓦闪充或者类似的骚操作,那你就是买了个寂寞。我突然在想,以后服务区的泡面会不会因为充电太快而卖不出去?这可能就是技术进步的代价吧,康师傅输麻了。

所以,比亚迪解决了电车长途的焦虑吗?讲真,它没有。它只是把焦虑从“找不到桩、充得慢”,升级成了“卧槽我这车是不是太猛了会不会把电网干趴下”的全新焦虑。这是一种高级的、凡尔赛的、属于付费内容的焦虑。

你看,当技术真的碾压过来的时候,你连抱怨都显得那么苍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正在消失。这就是现在的车圈,一个谁先发疯谁就赢的时代。而比亚迪,这次是真的有点颠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