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大变天?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获认证突破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想象一下

在零下40度的严寒环境中

一辆电动汽车依然能一键启动

动力电池大变天?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获认证突破-有驾

续航里程毫不缩水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

而是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带来的真实体验

2025年9月8日

动力电池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

宁德时代宣布其自主研制的钠新电池

通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

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动力电池

这项由国家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计划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新国标从源头杜绝电动汽车自燃风险

在热扩散、底部撞击、快充循环等方面

对电池安全性提出极为严格的要求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测中心的第三方测试结果显示

钠新电池在电芯与电池包层级

均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

顺利通过所有试验项目

这次认证通过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突破

它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正式走向大规模应用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

但钠离子体积较大

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严苛

这曾是制约其商用的技术瓶颈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欧阳楚英坦言

选择钠离子电池不是走捷径

而是突破钠电材料边界的攻坚克难之路

凭借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路储备

宁德时代在今年4月推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钠离子动力电池

能量密度达到175瓦时/千克

这一数据比肩磷酸铁锂电池

电芯能量保持率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下

仍能高达90%

让纯电车型续航突破500公里

钠新电池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

实现超过1万次循环寿命

在安全性方面实现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

从材料本征层面消除电池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

钠新电池包含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两类产品

均可实现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

重新定义了电池的极限温域

钠资源在地壳中的储量是锂的421倍

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产业逻辑

锂资源仅占地壳的0.0065%

而钠资源占比达到2.74%

钠元素广泛分布在地壳和海水中

制备钠离子电池的第一步就是海盐开采

与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和澳大利亚不同

钠资源不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和供应链瓶颈问题

当前全球锂资源价格波动剧烈

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每吨50万元人民币

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钠离子电池的成熟将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

构建更安全低碳的新型产业生态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

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

打开了资源边界

夯实了新能源发展的根基

钠新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已经按下加速键

宁德时代计划在今年12月

将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投入批量生产

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已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

在一汽解放车型上首发使用

使用寿命突破8年

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

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突破

不仅限于单一化学体系

还推出了骁遥双核电池

首创“电电增程”技术

发布钠-铁双核电池、铁-铁双核电池

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三种跨化学体系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架构让不同化学体系“分工协作、取长补短”

突破单一化学体系难以兼顾全场景的技术瓶颈

骁遥双核电池采用双核架构

拥有两个独立的“能量区”

同时具备五大双核功能

包括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

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

这种设计在未来L3、L4级智驾时代

能为整车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供能保障

自生成负极技术是原子层级的突破

让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

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

搭配三元体系时

能量密度最高可提升至1000Wh/L以上

骁遥双核电池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让不同成本区间、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池性能定制化成为可能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

整个产业链也在快速成熟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锂电池高度相似

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

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中游为钠离子电池制造

下游覆盖交通、储能、工程机械等场景

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氧化物类

聚阴离子类和普鲁士蓝类等技术路线

层状金属氧化物技术成熟最快

普鲁士蓝类成本较低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功率密度较高

负极材料主要是碳基材料

硬碳成为主流选择

具有高储钠容量和优异循环稳定性

2023年

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0.7GWh

2024年出货量超1.5GWh

预计2025年将超过7GWh

到2030年可能突破200GWh

这种增长态势显示出市场对钠离子电池的强烈期待

从下游应用占比来看

储能是钠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

2023年占比高达60%

电动两轮车和新能源汽车合计占比约40%

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尚未完全体现

磷酸铁锂电池的每瓦时成本约为0.3-0.4元

钠离子电池的每瓦时成本约为0.7-0.8元

这一数据可能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但随着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

成本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认为

钠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将加快

铅酸电池能量密度约为60Wh/kg

钠离子电池最低在110Wh/kg-120Wh/kg

而宁德时代钠新电池达到175Wh/kg

在低温性能和安全性方面

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明显优势

特别是在北方寒冷使用场景下

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的突破

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关系

正在从竞争转向互补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可能因钠离子电池的成熟而重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