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惨败,库存堆积成山,坑自己人终遭报应

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大家都可能听过,但现在已经快要被人忘记的国产品牌——力帆汽车。

现在打开电视、刷刷手机,到处都是国产车的好消息,什么比亚迪销量又创新高了,吉利的新车技术多厉害,长城又出了什么爆款SUV。

看着咱们自己的汽车品牌越来越争气,心里头确实挺自豪的。

国产车惨败,库存堆积成山,坑自己人终遭报应-有驾

可就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也有一些品牌没能跟上队伍,悄悄地倒下了,甚至可以说是摔得相当难看。

力帆汽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很多人提到力帆,第一反应可能还是摩托车,当年那个“摩托车大王”的名号可以说是响彻大江南北。

那么,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民营企业,怎么就在造车这条路上走到了尽头,最后落得个库存车堆成山,还被不少人指着说“连自己人都坑,倒了也活该”的地步呢?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要说力帆,就不能不提它的创始人尹明善老先生,那确实是个传奇人物。

大器晚成,靠着一股子拼劲,把力帆从一个小作坊做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摩托车企业。

在那个物质还不算特别丰富的年代,一辆皮实耐用的力帆摩托车,是很多人家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载着一家人的希望奔走在城乡之间。

可以说,力帆摩托的成功,是那个时代中国民营企业奋斗精神的一个缩影,也为国家赚了不少外汇,是实打实的功臣。

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大中城市为了管理方便和环境考虑,陆续出台了“禁摩令”。

这道政策对于整个摩托车行业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市场一下子就萎缩了一大块。

对于把摩托车当做主心骨的力帆来说,这就意味着好日子快到头了,必须得赶紧找新的出路。

国产车惨败,库存堆积成山,坑自己人终遭报应-有驾

环顾四周,汽车行业无疑是当时最有前景、市场也最大的一个选择。

于是,力帆揣着在摩托车领域赚到的第一桶金,雄心勃勃地一头扎进了汽车制造业。

这个决定在当时来看,是顺应潮流的,也是一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力帆刚开始造车的时候,势头还算不错。

推出的第一款车叫力帆520,价格定得很低,外观也还过得去,对于很多第一次买车、预算又不多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挺有吸引力的选择。

所以,力帆520在当时也卖出了一些量,让力帆在汽车市场初步站稳了脚跟。

后来,他们又陆续推出了一些新车型,比如长得很像宝马MINI的力帆320,还有看着跟老款丰田汉兰达有几分相似的SUV车型力帆X80。

这些车靠着模仿成熟车型的外观和低廉的价格,也确实在市场上分到了一杯羹。

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这种造车方式,行话叫“逆向研发”,说白了就是看别人家的车卖得好,就买回来一辆拆开,照着样子自己也造一个。

在国产车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厂家都或多或少走过这条路,这本身可以理解,算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捷径。

但是,捷径走久了,就容易上瘾,忘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地是哪里。

力帆似乎就沉迷在这种“短平快”的模式里出不来了。

国产车惨败,库存堆积成山,坑自己人终遭报应-有驾

当别的国产品牌,比如吉利,在花大价钱收购沃尔沃,潜心研究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当长城汽车,在下定决心聚焦SUV,把哈弗H6打造成一代神车;当比亚迪,在别人还看不懂的时候就一头扎进电池和电控技术研发的海洋里时,力帆的核心技术却一直没什么长进。

一辆车好不好,光看外壳是不行的,关键还得看“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而力帆在这些核心零部件上,始终没有拿出能让人眼前一亮、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考试全靠抄邻座的,也许能蒙混过关几次,但只要考试规则一变,或者邻座的学霸不来了,他立刻就抓瞎了。

随着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懂车,对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力帆这种只有外表、没有内涵的产品,自然就越来越卖不动了。

销量一路下滑,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车卖不出去,只能停在仓库里,日晒雨淋,慢慢变成一堆废铁。

眼看着燃油车这条路走到了死胡同,力帆又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

这本是它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

当时,为了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技术,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国家出台了非常优厚的补贴政策。

只要你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就给你发钱。

这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是为了培育一个未来的支柱产业。

然而,这笔本该用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好钱”,却被力帆当成了可以钻空子的“唐僧肉”。

他们高调宣布全面转型新能源,看起来像是破釜沉舟的最后一搏,但背地里干的事儿却让人大跌眼镜。

国产车惨败,库存堆积成山,坑自己人终遭报应-有驾

后来根据财政部的官方通报,力帆在申报国家补贴的时候动了歪心思。

他们上报的一大批新能源车,实际上根本不符合补贴标准,比如电池容量不够、或者干脆就是还没生产出来的“PPT车”,就为了骗取国家高达1.14亿元的补贴资金。

这件事被查出来以后,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营失误了,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是把国家的善意当成了自己牟利的工具。

这笔钱是全国纳税人的钱,是用来支持真正干实事的企业的。

力帆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市场秩序,更严重透支了整个品牌的信誉。

一个连国家都敢骗的企业,消费者又怎么敢相信它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呢?

所以,当力帆倒下的消息传来时,很多网友才会发出那种“自己人都坑,能有什么好下场”的感慨。

这种失望和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力帆因为骗补事件声名扫地,被处以重罚,资金链彻底断裂,最后只能无奈地申请破产重组。

一个曾经的“摩托车大王”,就这样以一种极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造车生涯。

后来,还是吉利汽车出手,通过重整的方式接手了力帆的烂摊子,成立了新的品牌。

但这对于“力帆”这个品牌本身来说,已经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了。

力帆的兴衰史,给所有中国企业都上了一堂深刻的课:做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投机取巧。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公平的,它最终会淘汰那些只想着走捷径、不尊重技术、缺乏诚信的参与者。

只有踏踏实实搞研发,认认真真做产品,诚心诚意对用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地强大起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