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星光730上市,销量低迷,品牌升级难

800万辆MPV下线的时候,五菱还开了个庆典。不少人以为又要出爆款了,但事实没那么乐观。这次的新车叫星光730,虽然打着“人民的MPV”口号,但看上去更像是五菱自己给自己打气。聚光灯一打,群众一呼,氛围倒是热闹,只是透过数据,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五菱已经不像以前风光了。

神车五菱宏光最辉煌的时候一个月能卖8万辆,现在连过去的零头都难保。星光730这台MPV顶着800万辆的里程碑驶下生产线,官方挺自信,用户却不太买账。不只是销量,连五菱引以为傲的低价微型电车——宏光MINI EV,在竞争里也被追得满地跑。2023年,宏光MINI EV的销量直接大跳水,跌了四成。朋友们的新车,一是续航提升到四百公里,二是价格跟五菱差不多。五菱最怕的,就是被别人拿技术和价格双向碾压。这种情况一多,靠着老本吃饭,日子就不好过了。

五菱这两年不是不想转型,星光系列和宝骏悦也都做了尝试,但收效一般。比如星光PHEV,搞了插电混动,但销量压根没破千台,面对升级需求的用户还是接不住。悦也弄了个轻越野话题,但实际性能达不到宣传的水平。前阵子还被爆出了刹车系统问题,出过召回,口碑反而有点掉分了。消费者一怀疑,品牌信任就跟着受影响。

车子降价,渠道却没跟上。三四线城市的服务本来就跟不上,五菱一降价,结果促销变成了价格战。宏光MINI EV经销商报出最低2.58万元,但月销还是上不去。大家嘴上说要性价比,但心里其实更想要品质。五菱多年主攻下沉市场,久而久之也被贴上了“工具车”标签。星光S等高端产品动不动就定价上十万,可品牌溢价没建立起来,结果动静大,销量小。

五菱星光730上市,销量低迷,品牌升级难-有驾

这两年五菱品牌内部人事又折腾得厉害,2024年总经理突然离职,2025年又有高级主管卸任。战略就像一锅粥,刚热一点,又要从头来。说到底,车企要搞好,头脑得稳才行,不然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五菱星光730上市,销量低迷,品牌升级难-有驾

星光730这次落地成都车展,主打长轴距,三种动力选择。但大家一看外观,就有人觉得像是雷克萨斯“借了脸”。价格一出来,十到十五万区间,其实正好和日产N7打对台。说实话,买家一比较,日产的品质和燃油经济性更有优势,老百姓心里都有数。五菱的品牌记忆,很多人还停留在性价比和“能装”,高端路线不太容易拐过来。

除了产品和品牌,五菱还有技术短板,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已经成了车圈主流。五菱过去在研发上的投入一直不高,每年连都不到总收入的3%。很多同行都掏出了大价钱搞技术升级,五菱要是再不跟上,落后的只会越来越明显。

五菱星光730上市,销量低迷,品牌升级难-有驾

过去五菱宏光几乎是街上随处可见的家用、商用“万金油”,但市场今天变得完全不同。微型车和工具车的日子,最怕被技术升级淘汰。星光730其实是五菱按照老套路出了新产品,市场反应却不买账。买家变得比以前挑剔多了,不是仅凭便宜就能打天下,现在大家关心的指标更多,“好用”“省心”“安全”“智能”,这些缺一不可。

五菱星光730上市,销量低迷,品牌升级难-有驾

回头看看五菱的营销,一向都是靠群众基础,但最近明显跟不上市场变化。渠道铺得广,但服务跟不上;经销商忙着冲销量,却发现老用户不够热情,新用户又更挑剔。城市里买车的环境越来越丰富,五菱想靠“人民的代步工具”这块情怀牌,能打多远还真不好说。

做车不能光靠情怀,更不能光靠便宜。消费者什么都想省心,但车企只给性价比,就难以让人真正动心。而五菱一直在下沉市场打拼,分下来的利润也不多,不愿意投入高研发费用,最后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等到创新力减弱,老产品越来越难出新品,老本吃着吃着就把自己吃到墙角了。

车企这几年都在搞智能驾驶和新能源,市场高低端分棚越来越明显。有实力的拼技术和服务,没实力的就拼价格。五菱要是还只看低端市场,迟早会被市场边缘化。用户需求已经不是十年前那种省钱为王,大家想要的是更优体验。五菱如果不愿意转型升级,市场份额只会被蚕食得越来越小。

星光730的上市,是五菱拿自己积累了多年的销量和群众基础做一次自我鼓励。无奈时代已经不同,要凭一款产品拉回全局,难度比以前大得多。过去那种动辄几万辆的月销,现在已经成了奢望。品牌困在低端升级难、技术跟不上、渠道服务弱的三座大山里,靠惯性发展已经走不远。

产品缺乏亮点,营销跟不上潮流,管理层动荡,渠道掉队——这些事堆在一起,才是五菱今天的尴尬根源。老本吃得太久,更新慢,技术储备不足。市场追求的不是便宜和数量,而是创新和质量。五菱现在要决断,是继续靠老路子混日子,还是硬砸钱投入技术和智能赛道,跳出来拼一把。

这届消费者,谁都会算账。买车,不只是看性价比,还得看品牌、技术、体验。五菱如果还想以“性价比之王”自居,那就得加把劲。否则就要面对“曾经的神车帝国”逐渐被遗忘的现实。转型没那么容易,可如果不动,只能被淘汰。

现在的五菱,就像是走在窄门口,进退两难。星光730还在路上,庆典办完,高管走人,市场却还没等来逆袭。汽车圈没有谁能永远坐着收“老人钱”,有本事就得拿出来扎实创新。800万辆,是历史的纪念,也是敲响警钟的时刻。

做车不是一场马拉松,落后的只能被淘汰。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