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国庆5天狂收3万台大定这事儿,已经不能用卖车来形容了。
这是华为,或者说鸿蒙智行,对着整个新能源车圈所有同行,发动的一场饱和式的、不讲武德的、带有强烈行为艺术色彩的“降维打击”。你以为他在卖车?错了,他是在告诉所有人,之前的玩法都作废了,现在,他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
你看这个名单,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听着像不像修仙小说里的五大门派?或者说是葫芦娃排队喊爷爷?这套打法的核心思想,已经不是为了让你消费者精挑细选了,而是为了不让竞争对手活。纯纯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过去的车企,思路是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开一家家精致的餐厅,讲究装修、讲究菜单、讲究服务。大家比的是谁家的法式蜗牛更地道,谁家的拉菲年份更正。
华为不这么玩。他的逻辑是,直接在这条商业街上开满“压缩毛巾”专卖店,泡水就变大,价格还便宜,瞬间把所有餐厅的客流全部吸干。至于味道好不好?服务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其他餐厅饿死。当整条街只剩下你一家卖压缩毛巾的时候,你就是食神。最好的市场竞争,就是直接把市场本身给爆了。
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看这份名单是真头疼。他们是不是觉得消费者的脑子是云存储,可以无限扩容?我只想买个车,上下班接孩子,偶尔出去撒个野,不是来参加“最强大脑”挑战赛的。这比记住奥特曼家族里每一个成员的名字都难,真的。这种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超市,发现货架上全是可口可乐,但分成了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爽、可口可乐乐、可口可乐欢、可口可乐笑,配方几乎一样,包装略有不同,价格犬牙交错。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
然后你再看他们的产品,标配华为ADS 4,鸿蒙座舱。这俩玩意儿现在就像是猪肉出栏前盖的检疫合格戳,已经成了一种硬通货,一种身份的象征。大家已经不关心你技术参数领先多少了,只关心你有没有。有,就是自己人,可以坐下来喝杯茶。没有,那你就是旧时代的余孽,是要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阶级敌人。
但技术这东西,是最容易被解构的。实验室里跑个麋鹿测试666,赛道上零百加速机你太美,这都没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那个号称能识别万物的激光雷达,能不能精准预判一个从绿化带里斜着窜出来的老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技术真正要面对的“道诡异仙”般的混沌场景,是所有车主用真金白银去渡的劫。
华为现在做的,就是给自己也强行套上一个“玄学”光环。以前大家说索尼大法好,说苹果生态香,那是一种近乎信仰的东西。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什么性价比,他都觉得你在狗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现在华为要打造的就是“鸿蒙神教”。
这不是阴谋论,这是阳谋。你买了它的车,就等于入了它的“生态圈套”,你的手机、手表、平板、汽车,最后可能连你家智能马桶的冲水模式都是鸿蒙帮你定的。这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蠕动的、会呼吸的数字生命体,你一旦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压缩毛巾”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
但讲真,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华为自己也容易岔气。这么多品牌,这么多“山头”,手心手背都是肉,内部赛马最后会不会演变成血腥的内耗,天知道。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一款游戏,叫《红色警戒》,造兵营就疯狂点坦克,框起来A过去就完事儿了,主打一个资源碾压。但如果对面有几个幻影坦克或者光棱塔,你这套打法就是去送菜。
所以,华为这波看似疯狂的饱和式攻击,本质是一种极限施压。它根本就没打算体面地赢。它的潜台词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把所有对手都逼到墙角,自己成仙;要么就一起引爆,大家集体成盒。
最终,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什么?谁知道呢。也许鸿蒙智行真的能靠着这套“七伤拳”一统江湖,把BBA拉下神坛。但更大的可能,是它成功地把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和配置打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程度,把所有人的利润都打没了,最后大家发现,造车还不如去开个烧烤摊赚钱。
而华为的目的可能也根本不是为了登顶,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一个朴素的真理:牌桌上的规矩,现在我说了算。就算最后没赢,也要把桌子给掀了,大家一起回村里开拖拉机。就问你这气不气?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