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今年夏天不小心经过了奔驰4S店,很可能会听到销售们在一边叹气一边擦汗:7月份奔驰E级销量暴跌近四成,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冬”就像空调坏了之后的办公室,冷得让人猝不及防。不仅奔驰,中大型豪华燃油车市场的三巨头奥迪A6L、宝马5系、奔驰E级在7月全线下滑,似乎在集体演绎一出“顶流失速”。
来看数据。懂车帝最新统计,奥迪A6L卖了10778辆,环比上月下降28.8%;宝马5系卖了9480辆,下滑28.7%;奔驰E级仅7700辆,暴跌39.2%。如果这些豪车有朋友圈,估计都在感慨:“日子怎么突然不香了?”但这场集体滑坡并非豪门堕落,而是车市传统的季节性大戏。每年6月,厂家都在“年中冲量”环节倾尽全力,经销商疯狂促销,价格优惠像限时大促的外卖券,你不买都对不起营销团队。而一到7月,高温席卷,消费欲望缩水,加之政策刺激退潮,大家都选择“先等等”,这才让数据瞬间变成了过山车。
不仅头部车型“降温”,小众豪华车型的分化也愈发明显。7月份奥迪A7L卖了1600辆,一下子超越了沃尔沃S90——这个瑞典“绅士”仅售出1153辆,体面地退居第五。捷豹XFL倒是逆势小涨,环比提升12%,红旗H9和凯迪拉克CT6依旧低迷。可以说,在这个市场里,不是在下跌,就是在调整;能逆风上扬的,基本都能拿出来吹一波“韧性”。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折射了“马太效应”的无情。谁手里有品牌,谁就在旱季“喝汤”。头部三强凭借长期的品牌积淀和产品口碑,牢牢抓住了中大型豪华燃油车的核心客户。小众车型只能眼巴巴地“看天吃饭”,需求一缩,销量起伏就成了常态。
那么,7月的风暴只是季节性波动,还是更大的危机前兆?我们不妨从6月的高光时刻说起。彼时,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个个销量爆表,冲量压力让经销商拼了老命。然而进入7月,销量立刻跳水,反映出豪华燃油车市场的脆弱性:一旦失去优惠和冲量的加持,需求就快速降温。更要命的是下游品牌,小众阵营很难用价格战争取用户,愈发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如果说6月靠“刺激”把大家的决策时间提前了,那么7月恰恰暴露了市场原本的真实面貌:品牌越强,淡季影响越小,尾部品牌连波动都不敢有,只能咬牙维持。新能源的强势崛起,更让豪华燃油车如坐针毡。头部三强虽然稳定在7000辆以上,但小众车型一阵风来就东倒西歪。这说明,在一个扩张放缓的大环境下,品牌的“马太效应”只会更加凸显——有资源、有口碑的豪门愈发笑傲江湖,剩下的,只能在台下鼓掌或心疼自己。
至于未来,不妨拭目以待。传统车市的“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各家新一轮促销、政策利好或将再次搅动水面。豪华燃油车会不会“回暖”?这当然是所有厂商和经销商共同关心的未来“彩蛋”。但市场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产品力、品牌力成为不可回避的生死线。如果说头部品牌可以用销量证明燃油车的不可替代性,那么小众车型则只能以韧性搏出位。
现实总是比数据更冷静。如今的豪华燃油车市场,已经不会再轻易给人一场大道狂飙。头部品牌在客户心理上筑起了“舒适区”,而小众只得在需求边缘徘徊。或许,在这个卖方和买方都变得理性的时代,涨跌更多的是品牌价值和战略选择的体现。下一个“热浪”来临,谁能笑到最后?等年底再来看榜单,我们就能看到真正的豪门与众生之别。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