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会、谈合作,海南这一波热闹劲真不小,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聚在岛上,把整个产业出海的话题炒得火热,有点像大家凑一桌麻将,各自亮出家底,牌面越大,声音越响。
中国,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风头简直压不住,全国市场渗透率一骑绝尘,海南更是成了“最佳体验官”,绿得有点让人嫉妒,市场份额直接干到了六成开外,在全国排第一,弄得其他省份只能隔着屏幕咬牙。
是的,这其中有个关节点,不是简单地卖完车就万事大吉了。海南省有关负责人很明确,说要把海南打造成汽车产业出海的大本营。听上去像什么?像你爸妈喊你别光带作业,还得带点干货。人家规划了展览贸易、零部件转运,服务支撑,甚至连适配标定和测试基地都准备下手。整一条龙,从头到尾,售前售后都不掉链子。
别看海南风头劲,其实全国都在推这张大饼。以前咱们中国车企出海不就俩套路,一是哪家品牌想飞出去,弄几个国外经销商,砸点广告,然后单打独斗。二就是纯粹外卖模式,组装好了直接打包送上船,往全球一撒。现在不一样了,玩法升级。
好比上海那家科技公司,刚把自己最新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装上了德国造的新车,身段柔软,嘴上不硬,实际动作老快了。让德国公司一边感慨一边点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说,中国的动力越来越猛,尤其是在电池、充电桩等板块,合作越来越细致,过去是“咱有你没有”,现在变成“你有我有,还能一起玩”。
最有意思的是,连老牌子德国保时捷都“上头”了。别说欧洲,连中国自己的研发中心都安排上了,除了欧洲总部,这还是首次。保时捷中国负责人直接给面子:现在中国的本土科技企业厉害了,专利技术多,供应链也快,跟他们合作心里踏实。别管是不是商业互吹,确实这几年的出海模式变了套路。
郑州那边,这一家新能源客车公司也是有备而来。过几天就跑欧洲参加客车展了,与往年单纯把产品摆上台子不同,现在更讲究技术输出和整体解决方案,这转型的弯,拐得够利索。过去是“卖东西”,现在变成“教外国人怎么搞新技术”,这思路已经不是原来那套低端路线,逐步奔着高端技术输出去了。
瞅着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风火火,官方也不是坐着说热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负责人放话——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注定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头戏,还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中国要跟世界各国联合攻关,创新果实一起分,怎么听都让人觉得有点像开全球“共享单车”。
不过,听起来风生水起,实际操作却是另一回事。口号喊得响,落地得实才有意思。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怎么跟国际市场无缝对接?说实话,技术输出听着高大上,实际比单纯卖产品复杂得多。你需要让国外认你这套标准,规矩得对齐,售后服务要可靠,咱们的技术优势还要经得住考验,不然就是“虚火”。
比如,海南规划的零部件转运交易基地、国际展览中心、适配标定测试基地这些东西,不是挂个牌就完事的。你要真落地,那就意味着本地企业得咬牙提升研发,基础设施跟上,数据互联通畅,服务体系做到一体化。这里头有多少坑要填、多少事情要磨,说白了,功夫在场下。
再说产业链协作这一环,不仅仅是中国自己骑快马,德国人、比利时人都在认真搭桥。电池、充电桩,这些原来是技术壁垒,如今开始变成大家一起磋磨的“合伙人”。过去习惯“各自为政”,现在则“牵手奔向远方”,别怪互联网段子手老说,“不是敌人,是朋友加竞争者”。这种协同出海,才是真正的“大场面”。
开会的时候,保时捷中国区负责人其实讲出了一种“心里话”,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的智能化领先优势,这不仅是硬件,更多其实是智能系统和数据生态。无论车载信息系统还是供应链管理,都不是外企能随便复制的。咱的AI技术、智能控制背后有太多创新成果,是那种“别家想山寨都追不上的节奏”,说到底,科技输出的底气有了,别人才愿意合作。
而比利时布鲁塞尔那场客车展,也不是简简单单展新品那么粗暴。郑州新能源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他们带的不只是一辆车,还带着一整套解决方案,涉及车辆适配、智能调度、远程维护,甚至能为当地市场量身定做。这种能力,不是单纯把车送过去那么轻松,得让外国人体验到咱整体服务的“舒服劲儿”,才叫真本事。
但行业嘴上说“共享创新”,实际还是要落地见真章。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到标准互认、规则衔接,听着容易,涉及的层面却多到离谱。要在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参与话语权,你得把中国标准讲清楚、做实了,不痴人说梦。全球化环境下,标准之争就像踢球,谁的规则说了算,谁就能掌控全场。
当然,这个出海模式的“上新”,不只是发几份新闻稿那么简单。现在发展,眼看从传统产品输出升级到技术输出和解决方案,一路狂飙,但也不是完全无忧。核心技术如果不能持续迭代,国际市场变化太快,盲目扩张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咱的企业怎么适应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法规条款?怎么应付售后、管理、服务链?这不是“吹牛皮”能解决的,好多功课还得补。
部分人看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路,心里有点不安。全球贸易风向还时不时变换,加上地缘、关税、知识产权,谁都知道,车卖出去是第一步,后面真正难的是“扎根”。与其说是“走出去”,不如说是“混进去”,怎么玩得转,成败还得看后劲。
概括回看这几年,新能源车出海不像过去那样单枪匹马。全国布局,海南打头,上海、郑州等地各显神通,不停组合拳,目的只有一个——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展会也好,合作也罢,其实最核心的是不断巩固技术基础,完善服务生态,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生态链里的主力成员,不掉队、不撞墙。
而出海路上的挑战与机会交织,谁能跑得快不是光靠政策,还要靠企业本身的韧性、创新力和应变速度。技术出来了,规则对接了,后面经营和服务还得跟得上,不然“一把好牌,打个稀烂”,这种段子听多了,还是得务实。
有一句调侃很扎心,“别光靠买车,得靠卖服务”。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真真切切做到技术输出、服务输出和规则输出才叫硬气。海南也好,上海也罢,全国一盘棋,协同推进才有未来。
你瞧,这“上新”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增加点花样,实打实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离岸的能力。说不定未来几年,咱们走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队伍里,会涌现更多“黑马”。想一想: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下一波超级浪潮?
聊到这儿,卷不卷、拼不拼先按下不表,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新模式,技术+服务这条路,能不能让中国车企彻底走向世界?欢迎评论区开麦,聊聊你的看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