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经历,尤其是面对科目二的挑战,无疑是一个艰难且充满挑战的过程。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往往带着对生活独立性的渴望,想要摆脱依赖他人接送的困境,驾照成了自由的象征。
但当这个愿望遇上了现实的无情时,那个方向盘似乎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敌人。
让我从头讲起,带你一起经历这一路的波折与心态转变。
五十多岁那年,心血来潮,决定报个驾照。
看到同龄人开车四处奔波,自己却依然依赖朋友和家人接送,心里难免有些不甘。
我报名时信心满满,想着只要学会开车,就能像年轻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四处跑。
可是,考试的现实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特别是科目一,面对那个庞大的题库,我几乎每天刷题刷得眼睛都花了,偏偏那些我以为能掌握的题目总是死活记不住,第三次才艰难及格。
年轻时记忆力好,没想到岁数一大,信息接收的速度和准确性直线下降,心里那个“懊恼”,真是无法言喻。
转眼,科目二迎面而来。
我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起步,练习了无数遍,结果依旧没有突破。
尤其是倒车入库,感觉方向盘就像跟我有仇,每次想调整角度,却总是与后视镜和库角差了那么一点点。
特别是侧方停车,那地面上的小小标线,成了我心中不可逾越的鸿沟。
虽然教练不断地提醒我,但每次一碰到考试,我的手脚就会变得僵硬,焦虑感爆棚,心里有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年轻人练两下就能通过,为什么你就不行?”
教练常常这么说,气得我差点没站起来反问他:“你们年轻人是不是有‘秘法’?”
。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驾考这件事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
每一次考试,每一次的模拟,都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挑战。
你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往往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波动和失误。
这一路走来,花费了不少钱财。
从补考费到模拟费,几乎快接近两千块了。
每一次缴费时,我都会暗自咬牙:这个钱花了也不白花,最终一定能拿到驾照!
每一次练车时,看到旁边年轻的同学几乎三天两头就过了,我真是既佩服又羡慕。
但又想起了那位68岁的老大爷,他坚持到最后,画车库图研究了好几天,最后凭借毅力拿到了证,我心里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每一次模拟练习,我都努力克服焦虑,越是失败,心里反而越有动力。
教练也渐渐看到了我的坚持,虽然他嘴上总说:“这把年纪折腾啥”,可我知道他也开始默默为我加油了。
眼看科目二的考试终于到了,这次是最后一次机会。
接到考试通知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莫名的安心。
或许,哪怕这次过不了,我也算是走到了最后一步,不留遗憾。
记得考前那天,最后一场模拟,教练跟我说:“再不行就当捐款给驾校了”。
我笑着答应了,这句话虽然调侃,却也让我更加释怀了。
看着旁边满怀信心的同龄人,我突然意识到,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但每一个坎都让我更加坚强。
我不再是那个年轻时候拼劲十足的自己,但我依然有追求和努力的决心,尽管岁月在身上留下了痕迹,但也让我更懂得如何迎接挑战。
所以,走进驾校时的心情并不是光鲜亮丽的“我要自由”,而是满满的“我要努力”。
对于驾考的每一次失败,我已经不再怨天尤人,而是通过它看到了一个不同的自我,也许它不会像电影中的英雄那样快速逆袭,但这一路走来的坚持与自信,才是我最珍贵的收获。
我五十多岁了,心血来潮,报了驾校,想着学会开车就能随心所欲,哪里都能去,不再需要朋友和家人忙里忙外地接送。
这本是件简单的事情,谁知道,这趟“自驾游”的旅程,居然成了我人生的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
在报名时,我对自己满怀信心。
想到“老司机”不外乎就是个会开车的普通人,难道自己就这么不行?
可是当我坐上方向盘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最初,我以为科目一的理论考试不会有问题。
毕竟,人人都说,开车就只是坐在座位上,踩油门,转方向盘,怎么可能会有难度呢?
然而,题库里那一堆莫名其妙的题目,刷得我头晕目眩,记得就像被人打了“迷魂药”,第三次才勉强勉强挂过——不仅脑袋“卡壳”,眼睛也快花了。
到第三次,我终于不再怀疑人生,决定继续坚持。
当进入科目二时,局面变得更加“惨烈”。
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起步,简直是折磨人。
每次一开始,我就像被方向盘“反噬”,无论怎么调整,就是不对。
尤其是倒车入库,我从来都没有弄明白,那后视镜和库角的三角形状到底是哪儿不对。
每次练习,我就像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心态早就崩溃,眼看着自己还在原地打转,想着:年轻人都能三两下搞定,我这老骨头怎么就是不行?
教练在一旁嘟囔着:“你是不是天生就和车不对盘?”
我想反击,却又无话可说,心里满是“这个世界对我有多不公”的无奈。
每次对比那些年轻人,心里那种“自卑感”油然而生。
人家一练就过,几天功夫,轻松搞定科目二,而我这半个月过去,居然还是停留在“压线”的尴尬状态。
但你知道吗?
最让我崩溃的,并不是自己能不能过,而是每一次考试的成本!
补考费、模拟费……这些“血汗钱”花得不算多,却几乎让我每一次心疼不已。
特别是每次缴费时,心里总是想:“再考一次,不能就这样放弃。”
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为了学会开车在考,而是在给驾校捐款——我都快成了他们的“定期捐款人”了。
最让人“捧心”的是,我还是没有放弃。
还记得最后一次考试,已经是我的“生死战”了。
那时,我练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天黑,手都麻了,心里也有点疲惫了。
教练说:“你能学会就算奇迹。”
我听着这句话,却没有生气,反而有点自嘲地笑了笑。
隔壁村有个六十八岁的老大爷去年也拿到了驾照,虽然年纪大,但他自己家里把车库的图都画了半个月,最后竟然成功通过了考试。
我心里一阵复杂,突然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需要坚持和耐力的人。
我也曾经质疑过自己,为什么要折腾自己?
可每当看到那些能随心所欲开车的人,心里又有种渴望——“我要的自由,我一定要拿到”。
有时候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难道就只能是年轻人做的事情吗?
不!
我不信命,给自己个机会,才知道人生究竟能走多远。
我这次补考再交一次,不管能不能通过,心里只希望,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能收获一个“真实的我”。
我从不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毕竟,何尝不是在给自己一个挑战,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
那年,我五十多岁,突然一时兴起,决定报个驾校。
每次看到身边的人,四处飞奔、自己开车自由自在,心里就痒痒的,想说:“也该是我自己掌握方向盘的时候了吧。”
报了名,想着学会了就能轻松到处跑,不再麻烦别人接送。
可是,谁知道这次“飞驰人生”竟成了我心头的“大坑”,不仅烧了钱,还练得我头昏脑涨,方向盘几乎成了我的“敌人”。
最初的科目一,想得简单。
谁能想到,那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居然成了我的噩梦。
打开题库,感觉自己的大脑在做高难度体操。
刷题,刷到眼皮沉得像铅块,手一滑就错了;再试试再错。
第三次,终于勉强通过。
我开始怀疑,这个年纪的我,难道真的不适合这种“考验吗”?
还真是“不折腾一下,哪知道自己的限度”——我就是这么想的。
然后,来到了科目二的“鬼门关”。
“倒车入库”,这几个字看着简单,结果我那方向盘像是跟我有仇,怎么转都不对。
每次倒进去,侧方停车也卡在那,接着就是那坡道起步——真是一个地狱。
每次一松开离合,发动机就冷冷地停了下来,仿佛它在提醒我:“嘿,你不是那个‘天生开车’的料。”
每次教练看着我那颤抖的手和“几乎熄火”的车,嘴角一挑,叹口气:“你呀……”这些话听得我心里那个慌乱,简直想飞快找个洞钻进去。
有时想,年轻人学这些,三两下就过了。
我这学了半个月,还是压线、踩线。
边练车边感到不安,焦虑感在脑袋里炸开——自己居然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那种内心的崩溃感,简直让人想骂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
不过,我的坚持也开始慢慢见效。
你想,毕竟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事。
别看我焦虑,但每次考试失败,我就更想反击它一次,至少给自己一点点安慰。
每一次付完补考费,心里都觉得像是掉进了“钱坑”里。
模拟费加上补考费,已经快接近2000块了。
但每次心一横,还是报了。
心想:“这回再不行,至少我就算是为驾校捐款了。”
这钱花的,不是开玩笑的,但我真的开始想:“有没有那么一秒,自己能稳稳当当地开车,离自己心里的自由再近一点?”
每次想起这些,自己都笑了,毕竟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能不能突破自己的极限?
不过,我心里还是很清楚,这些练习、这些跌倒,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我也看到了身边的68岁老大爷,之前每天自己画车库图,一画就画了半个月,结果他最后一举成功了。
他给了我一个信念——无论多大年纪,心里有目标,什么事都不晚。
这不仅仅是学开车,还是学如何在人生里不轻易放弃。
是啊,谁能说我就不能?
那天,模拟到最后,我心里明白,自己不再是那个刚开始时,连方向盘都不敢碰的人了。
每一次的挫败,都是我向前进的脚步。
到最后,考场上,我已经不再害怕了。
是不是会过,我没再去想,因为我已经在这场考试里,证明了自己的坚持和成长。
对,我没错过。
我比昨天的自己强了些,虽然方向盘依然让我心跳加速,但我敢挑衅它了。
也许,过不了这次,我还会再来,但至少,我已经不再被它征服。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更多的是一个关于坚持、勇气和自我突破的故事。
也许下一次我会带着更多的自信去面对,但谁知道呢,反正我不会停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