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小鹏汽车在北京发布了他们全新的P7车型。
有意思在哪呢?
他们这回不按常理出牌,发布会开完了,车子长啥样、有啥新技术都讲得明明白白,可就是最重要的价格,一个字儿都没提。
反倒是搞了个“99元抵3000元”的预订活动,结果六分钟就有一万个人掏了钱。
这操作让人看着眼熟,前阵子小米汽车也是这么玩的,先用一个不大不小的优惠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这到底是真有底气,觉得产品好到不怕大家等,还是纯粹学来的一套营销花招,先圈一波热度再说?
咱们今天就抛开这些花里胡哨的营销,踏踏实实地聊聊这台新车,看看它骨子里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
首先得说,这台车的外观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小鹏的老板自己都说了,这次是把颜值放在了第一位。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务正业,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看的。
但实际上,对于现在的电动车来说,好看和好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这台新P7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01,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咱们打个比方。
空气就像一堵看不见的墙,车速越快,这堵墙的阻力就越大,车子也就越费电。
咱们平时开的普通家用轿车,风阻系数一般在0.3左右,好一点的能到0.25。
而小鹏这个0.201,已经和世界上风阻最低的量产车之一,奔驰的EQS非常接近了。
为了降低这零点零几的系数,据说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反反复复测试了四十多轮,车身上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弧度,都是为了让空气能更顺滑地流过,而不是被生硬地推开。
所以说,它的高颜值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提升续航里程,让每一度电都能跑得更远。
除了这个惊人的风阻系数,它的前脸设计也很有看头。
现在很多车都喜欢搞贯穿式大灯,但小鹏这次玩得更彻底,它把车灯和车标都做成了隐藏式的,不开灯的时候,整个前脸黑乎乎一片,非常有整体感。
车标在熄灭状态下是黑色的,跟车身融为一体,一旦点亮,又会发出柔和的白光,科技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设计思路,就是把所有不必要的元素都藏起来,追求一种极致的简约。
这种简约,恰恰是降低风阻的关键。
看完了“面子”,咱们再来聊聊这台车的“里子”,也就是它的智能化水平。
现在大家都说智能汽车,到底啥叫智能?
小鹏给出的答案是:强大的计算能力。
这台新P7车里装了三颗顶级的处理芯片,总算力达到了2250TOPS。
这个单位听着很唬人,咱们还是把它翻译成大白话。
TOPS代表芯片每秒能进行多少万亿次运算,可以理解成汽车的“大脑”转得有多快。
这么说吧,如果普通智能手机的算力是1,那这台车的算力可能就是几百上千。
这么强的算力有啥用呢?
会不会用不完浪费了?
其实这正是小鹏看得比较远的地方。
强大的算力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让车里的中控大屏幕、语音助手反应更快,用起来就像最新的旗舰手机一样流畅,不会出现点了半天没反应的尴尬情况。
另一个更重要的,是为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做准备。
未来的自动驾驶,需要汽车能在一瞬间处理路上各种复杂的信息,比如突然从路边冲出来的小狗,旁边车道不打灯突然并线的汽车,这些都需要一个超级“大脑”来快速判断并做出最安全的反应。
P7这超前的算力,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极端复杂的路况,给车主的行车安全上了一道最硬核的保险。
可以说,它不是只满足于现在,而是为未来几年的技术升级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最后,咱们来聊聊一台车最根本的东西——车身结构,也就是它的“骨架”。
这部分看不见摸不着,但直接关系到安全和驾驶感受。
新P7用的是钢铝混合车身,这在高端车里不稀奇,但小鹏的制造工艺很有说头。
它的前后地板,是用一台一万六千吨的超大型压铸机一次性冲压成型的。
这个一万六千吨是什么概念?
它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模具,把熔化的铝合金液体“注射”进去,一次就成型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车身部件。
要知道,以前造这块地板,可能需要七八十个小零件,通过焊接、铆接拼凑起来。
现在一个零件就搞定了,好处不言而喻。
首先是车身的一体性大大增强,整个车就像一块完整的钢板,而不是一堆零件拼起来的积木。
反映到驾驶感受上,就是车开起来特别“整”,过弯的时候感觉不到车身有多余的晃动,走颠簸路面也不会听到各种零件发出的异响。
它的车身抗扭刚度达到了四万零五百牛每度,这个数据比普通钢制车身强了50%以上,意味着车身极难被“拧”变形,安全性自然也就更高了。
当然,钢和铝这两种材料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处理不好,两种金属接触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就像电池一样,慢慢会锈坏。
所以小鹏用了八种不同的连接工艺,比如在一些关键受力点用特殊的铆钉,在另一些地方用激光焊接,就是为了让钢和铝能够“和平共处”,保证车身长期的稳定和安全。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争议的设计,就是它的前防撞梁下面,还有一根副防撞梁,是用螺丝固定在一个塑料支架上的。
很多人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塑料的?那不是一撞就碎了?”其实这恰恰是一种很聪明的设计。
这根副梁和塑料支架本身就是“牺牲品”,在发生不太严重的低速碰撞时,它们会首先断裂,吸收掉大部分冲击力,从而保护后面更重要、维修成本也更高的主防撞梁、水箱和车身骨架。
换一个塑料支架和副梁可能就几百块钱,但要是伤到了后面的大梁,维修费可能就得上万了。
这是一种“丢车保帅”的思路,看似脆弱,实则是为了在意外发生时,尽可能为车主省钱。
总的来说,这台全新的小鹏P7在技术上确实拿出了不少有诚意的东西,无论是在设计、智能化还是在车身制造工艺上,都体现了我们国产品牌向上的决心和实力。
当然,它也留下了不少悬念,比如最终的价格会是多少,那个宣称的820公里续航在实际使用中能打几折,这些都有待市场和消费者去检验。
但无论如何,看到我们的自主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和堆砌配置,而是开始在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上深耕细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和期待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