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4S店再发大火:多辆车受损,原因尚不明确

凌晨三点,当整座城市陷入沉睡时,熊熊烈火却吞噬了阜阳这家4S店的展厅。这已是该路段两年内第二起汽车销售门店火灾——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监管部门的整改总在火光中姗姗来迟?

监控画面显示,26日凌晨的火势在短短20分钟内就吞噬了整个展厅。与2022年同路段火灾相比,这次的燃烧轨迹几乎如出一辙:都是从维修区蔓延至展厅,都因夜间无人值守延误扑救时机。更令人心惊的是,两起火灾暴露的隐患高度重合——维修区线路杂乱、易燃材料堆放、消防分区形同虚设。

当地应急管理局面对媒体询问时,依然重复着"等官方通报"的标准话术。这种熟悉的应对模式,让人想起去年火灾后那份迟迟未公开的整改清单。

翻阅公开资料可以发现,2022年火灾后,监管部门确实组织过专项检查。但检查过后,许多4S店只是简单更换了几个灭火器便应付了事。有业内人员透露:"每次检查前都会收到通知,把问题区域临时封闭就行。"

这种"运动式监管"暴露出三大软肋:一是处罚力度过轻,违规成本远低于整改投入;二是缺乏常态化暗访机制,企业容易钻空子;三是对安全隐患认定标准模糊,给敷衍整改留下操作空间。

德国汽车工业的《经销商安全白皮书》显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能使火灾发生率降低72%。反观国内,多数4S店的安全培训还停留在"灭火器使用演示"层面。某品牌区域经理坦言:"总部考核只盯着销量和售后产值。"

要打破"火灾-整改-再火灾"的怪圈,需要建立三把安全锁:强制安装智能火情监测系统、引入第三方安全审计、将安全评级与经营许可挂钩。北京某豪华品牌4S店实施这些措施后,三年内未发生任何火情。

当消防车的警笛声又一次划破夜空,我们不能止步于计算烧毁了多少辆汽车。每一起本可避免的事故,都是对公共安全防线的叩击。监管不应是跟在大火后面的"救火队",而要做防患于未然的"守夜人"。毕竟,安全的成本再高,也高不过生命的代价。

阜阳4S店再发大火:多辆车受损,原因尚不明确-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