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最打动你的,究竟是啥?
是那份让人心安的坚固?
是长途跋涉后的身心舒畅?
还是在弯道里尽情释放的驾驭快感?
问界M9,它似乎在告诉你:你想要的,它全都要。
当这台近2.6吨的大家伙缓缓驶入视野,你很难不被它那长达5米23的车身所震撼。
3米11的轴距,撑起了宽裕的空间,1米8的高度,既保证了地库的通行能力,又在视觉上显得稳重而大气。
当然,老旧小区里那1米8的限高,还是得留心,别让惊喜变成惊吓。
内饰这块儿,与其说是堆砌配置,不如说是营造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仪式感。
大面积的木纹饰板,触感温润,仿佛能抚平旅途的疲惫。
金属质感的音响喇叭,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视觉的点缀。
中控台设计得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繁杂,那颗水晶旋钮,不仅是切换驾驶模式的“指挥官”,还能自定义你的手机放置区,细节之处,尽显巧思。
更有那个随着氛围灯变幻色彩的车厢音场控制器,夜晚点亮,那份静谧与科技交织的氛围,让人瞬间沉醉。
高级?
或许不是那种张扬的奢华,但绝对是一种能安抚人心的质感。
至于音响,华为Sound这套23个喇叭的组合,给我的听觉体验,绝对值8分(满分10分)。
那环绕声效,营造出的那种“密不透风”的影院感,极大地提升了车内的视听享受。
不过,如果非要拿它跟那些顶级豪华品牌,比如柏林之声、宝华韦健较量,在音乐细节的还原上,确实还有上升空间。
高解析度音频的细腻之处,对它来说,或许是下一个挑战。
而且,如果能有更多个性化的调音选项,让它能更精准地适配古典、摇滚、流行等不同曲风,那就更完美了。
与自家兄弟S9相比,在这方面,M9确实略显逊色。
然而,真正让这辆车脱颖而出的,是它在安全与驾控上的“硬实力”。
华为的智驾系统,早已不是传说。
它号称“全国都能开”,在繁华都市的复杂路况下,表现出的那种“人车合一”的默契,着实令人惊叹。
ADS 4.0的进步,体现在它对路况的精准判断和线性的动力输出上,让驾驶者仿佛多了一个得力的副驾驶。
主动安全AEB,刷爆抖音的那些“鬼探头”瞬间,它都能从容化解,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你说,当它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那50万的投入,是不是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动力方面,作为一台电车,这简直不是问题。
推动这2.5吨的大家伙,轻盈且线性,毫无拖沓。
底盘采用了封闭空气囊的单腔空气悬挂,带来了不俗的高级感和隔音效果。
无论是舒适模式下的从容,还是运动模式下的紧致,它都能游刃有余。
机械部分的成熟度,是它最坚实的后盾。
但切记,它终究是一台以舒适为基调的七座SUV。
即便运动模式能有效抑制侧倾,车尾的响应也足够迅速,但想要那种“人车合一”的极限操控乐趣,恐怕还得另寻他处。
当然,没有哪款车能做到十全十美。
问界M9也不例外。
尽管储物空间的设计颇具巧思,但部分储物格的开口大小和深度,在放置大件物品或频繁取放时,略显不够便利。
后排的激光投影幕布,虽然科技感十足,但它对前排座椅移动的限制,让身材高大的乘客多少有些憋屈。
而且,考虑到二排座椅的间距,这块幕布,似乎更适合三排的乘客共享。
更有意思的是,问界M8已经配备了双腔空气悬挂,而定位更高的M9,却依然采用单腔。
日常驾驶中,这种差异或许不易察觉,但在颠簸路段,单腔和双腔的体感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那近2.6吨的车重,对于一台增程车来说,轻量化方面,确实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你瞧隔壁的蔚来ES8,在重量控制上就做得更出色。
所以,当所有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你会发现,问界M9所追求的,并非是某一方面的极致,而是全方位的均衡。
它用扎实的被动车身结构和前沿的主动安全技术,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它用智能化的驾驶辅助,让长途旅程不再枯燥乏味;它用成熟的底盘调校,在舒适与操控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余大嘴的那句“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若是在它所处的价位区间内,它无疑是那个最值得你认真考虑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