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驾校推出“火箭班”,声称零基础人员可1天拿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

近日,四川广元某驾校推出的"火箭班"因宣称"零基础人员1天拿证"引发轩然大波。这种违背驾驶培训基本规律的速成模式,不仅挑战了驾考制度的严肃性,更将学员安全与行业监管漏洞暴露无遗。

四川一驾校推出“火箭班”,声称零基础人员可1天拿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有驾

据调查,该驾校通过线上直播大肆宣传"一天拿证"的噱头,实际操作中仅需学员练习1小时即可预约考试,甚至体检环节都允许他人代办。这种明目张胆的违规行为,本质上是将驾驶资格异化为可交易的商品。当交通安全这一最基本的公共利益让位于商业利益时,其带来的危害远超想象——数据显示,此类速成班学员的事故发生率是正规培训学员的3-5倍,多个地区已发生多起涉及"速成司机"的恶性交通事故。

广元市交警支队的紧急处置展现了监管部门的底线意识:暂停省外招生业务、全面复核已发证件、严查违规操作。但事件暴露的问题远非个案所能涵盖。驾考行业长期存在的"灰色利益链"才是病灶所在:部分驾校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与中介机构、体检医院甚至个别考务人员形成利益同盟;某些地方监管部门存在"重发证轻监管"的惰政思维;而部分急于求成的学员对交通安全的漠视,又助长了这种畸形需求。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风波折射出我国驾考制度改革中的深层矛盾。一方面,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升,群众对便捷获取驾驶资格存在客观需求;另一方面,现行制度设计在便民与安全之间尚未找到最佳平衡点。某些地区试点的"学时制""分段考试"等创新举措,本意是通过灵活机制提升效率,却常被异化为规避监管的工具。

要根治这一顽疾,需要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在制度层面,应进一步完善驾考标准与流程,利用人脸识别、GPS定位等技术手段强化培训过程监管;在执法层面,建立驾校信用评价与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在教育层面,通过典型案例警示强化"安全驾驶先于便捷取证"的社会共识。尤为关键的是,要将体检、考试等核心环节纳入不可外包的公共服务范畴,切断利益输送渠道。

驾驶培训关乎每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当"一天拿证"的荒诞承诺不再有市场,当速成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被彻底斩断,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至上"的驾考文化。此次事件应成为行业整顿的契机,推动驾考制度回归"培养合格驾驶员"的本质初心。

#驾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