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普拉多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车型之一,凭借高保值率和耐用纪录成为市场宠儿,尽管停产依然受到二手市场的热捧。
其实一说到普拉多,很多人就会想起它那张铁脸——硬朗、棱角分明的外观。这个车型自2009年到2023年,经历了不少次改款,每次都像在雕塑它的轮廓一样,越变越帅(其实我个人觉得第一代更硬派,那个年代的设计更有冲击力)。我还记得我那表哥开过一辆2013款的,车头的LED大灯在夜里特别亮,穿越城市的灯火,好像灯火通明一样。
这代普拉多的底盘代号J150,很多人在行话里会叫J120或FJ250,其实都指的是同一款平台,但配备的发动机不同。2015年换装的3.5L V6,引入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有人问我:这2.7L和4.0L的区别就那么点?高功率版本的4.0L(其实就是这几年前渲染神的发动机)输出更猛,动力更够用,特别是在高速超车或者拉货时感觉更有底气。而2.7L的,可能更偏家庭日常用车,油耗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
说到这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那时候4.0L的悬挂成本高,确实比2.7L的要复杂一些(这点倒是供应链的硬指标——零件越复杂,成本越高),但换个角度,也意味着质量更好一些。没细想过这个,但现今来看,估计主要是为了平衡性能和成本吧。
而且啊,很多人说普拉多耐造,不是空话。连续运转15万小时无大修的纪录、撒哈拉沙漠连续行驶2000公里都没出毛病,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普通家用车做到这点,估计得刹车盘换、变速箱维护一遍,又不是小事。而且普拉多的油耗大概在算好了的范围——百公里油耗体感在11-14升之间,实际还是得看开车惯。
每次车型改款,总会引发一些讨论。2013年那次,小改款,带来更立体的车头,把车变得更有设计感了。大灯、进气格栅都变得更有层次感,感觉像是成熟了。而且那个时候,配了LED大灯,还带日间行车灯,晚上开在路上,气场十足。
2017年再次变革,那次把前后灯全部换新,尾灯变得更富有棱角。有人说像个小酷路泽,其实挺贴切的。车身线条更硬朗,外形更有攻击性,反正我周围开普拉多的人都觉得越看越帅。那次还引进了新外观,真心感觉像是被精修过的战士。
(这段先按下不表)2018年,受环保法规影响,把备胎由底挂式改成了后挂式,算是一种收敛。更那时全时四驱改成分时四驱,反映出用料和技术的升级。虽然说环保法规让这车节能减排,但我觉得也少了点硬汉味。
从销量角度看,这一代普拉多累计突破了1000万辆!它的市场表现一向不错,尤其是在2013年和2017年的小改款,激发了不少二手货的潜力。有人告诉我:你知道吗?2013款的2.7,到现在还能卖到13万块左右(这估算的,真有点不讲究)。我还真有个朋友,开了辆2009年的2.7型号,车况不错,卖价还比我预想的高。
这让我想起,二手市场上,普拉多的表现确实不差。你会发现,很多年前的车,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但保值高得让人心惊。我还碰到个二手车贩子说:这车不值钱的时候都能卖出去,价格比想象中还坚挺。你也许会问:怎么就这么‘坚挺’?我猜这和它那耐操的品牌底蕴有关,同时也是它不断升级、持续改进的结果。
有人会觉得,普拉多的停产是不是真的因为销量不行呢?可能也有点归因症的倾向。毕竟,2020年停产,恰逢全球疫情和油车政策的调整。而环保法规对油车的限制不断加严,许多厂商都在转型——普拉多还算是稳定,但也没办法抗住国家的压力。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普拉多的二手价这么坚挺,是不是炒高了?其实我不这么觉得。虽然我没有详细算过它的百公里成本,但以当前的市场报价,基本可以算出它的保值率之高——非官方数据大概显示,三年左右的保值率还能保持在99.49%。听着吓人,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市场认知和名气加持的结果。
有趣的是,这代普拉多在我朋友圈里,真是活的传说。有人跑去维修店问:这车还能开几年?。修理工笑着回:只要你不太折腾,它还能用十年。这话听得我心里暗笑,毕竟耐用早就变成了它的标签。
但其实我也在想个问题:除了耐用和保值外,这车的驾驶感受到底怎么样?对比同价位的SUV,比如本田CR-V、福特撼路者,普拉多的硬汉气质是不是更重一些?我没开过新款,只是根据车友和资讯,普拉多的悬挂偏硬,乘坐感可能不如一些偏舒适的车型,但越野表现可是一绝。
这是不是意味着,买普拉多的人,除非是真喜欢硬派越野或追求高保值,否则其实比较偏执了?话说,我自己倒是挺喜欢它那种钢铁直男气质的,但有时候也嫌麻烦——油耗、维护成本,都比想象中高一些。
(这段先按下不表)很多时候,买车也是一种投票。有人愿意为耐用和高保值买单,有人则看中颜值或配备。普拉多的地位,既不是天上掉的,也不是虚幻的——在一些人心中,是岁月留下的硬核印记。
最终我还是好奇一句:如果未来普拉多重新下一款,是否还能再火一次?还是说,人们的选择会变得更细腻些?呵,或许这就是车市的魔法吧,小变化不停,谁都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