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新闻,宝马集团旗下的MINI品牌和一家来自澳大利亚的生活方式品牌Deus Ex Machina合作,推出了两款非常特别的概念车。
这两款车一发布,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大家可能会好奇,MINI这个一向给人感觉很时尚、很小资的品牌,怎么会跟一个玩摩托车、搞冲浪、风格非常粗犷的品牌走到了一起?
而且还一口气推出了两款风格差异这么大的车,一款是纯电动的,主打冲浪休闲风;另一款是传统燃油的,完全是赛道竞技范儿。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考虑,MINI又想通过这两款车向我们传递些什么信息呢?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要理解这次合作的意义,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这两个品牌。
MINI大家都很熟悉了,它诞生于英国,后来被宝马收购,以其小巧的车身、复古又时尚的设计以及像卡丁车一样灵活有趣的驾驶感受而闻名全球。
而Deus Ex Machina这个品牌,在国内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它在澳大利亚乃至全球的潮流文化圈里都非常有影响力。
这个品牌起家于改装摩托车,后来慢慢扩展到冲浪、自行车、服装等领域,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追求自由、崇尚手工打造、带点复古和不羁精神的生活方式。
所以,一个代表着精致都市生活,一个代表着粗犷户外文化,这两个品牌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看点。
这次合作的灵感,其实是MINI为了向自己辉煌的赛车历史致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小小的MINI可是在蒙特卡洛拉力赛上大杀四方的传奇赛车。
在1964年,它就出人意料地拿下了冠军,上演了一出以小胜大的好戏。
到了1966年,MINI车队甚至包揽了前三名,虽然最后因为一个关于车灯规格的技术小问题,这个了不起的成绩被官方取消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传奇色彩。
第二年,也就是1967年,MINI又卷土重来,再次夺冠,彻底奠定了它在赛车界的地位。
所以,MINI的骨子里其实是有着非常硬核的运动基因的。
这次和Deus Ex Machina合作,就是想把这段尘封已久的光荣历史,用一种现代的方式重新讲给大家听。
我们先来看看那款纯电动的概念车,名字叫“The Skeg”。
这个词是冲浪运动里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冲浪板底部用来稳定方向的尾鳍。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台车的设计灵感完全来源于冲浪文化。
它的外观涂装非常抢眼,一半是明亮的黄色,一半是科技感的银色,就像是阳光下的沙滩和泛着银光的海水。
整车加装了宽体套件,让车身显得更宽、更低趴,肌肉感十足,完全颠覆了MINI平时那种小巧可爱的形象。
车头的中网格栅设计成了可以发光的形式,车顶上还有一个尺寸非常夸张的扰流板,据说这个扰流板的设计模仿了冲浪板底部的流线造型,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流。
更有趣的是,它的部分车身面板采用了半透明的玻璃纤维材料,不仅比传统钢板轻了15%,还能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走进车内,你会发现这里完全被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冲浪装备储藏室。
座椅是用氯丁橡胶包裹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水服材料,完全不怕水。
车里设计了专门用来放湿漉漉的潜水服的玻璃纤维托盘,中控台的制作工艺也借鉴了手工冲浪板的打磨方式。
可以说,这台车从里到外都在告诉你,它的主人是一个热爱海洋、追逐自由的冲浪爱好者。
在动力方面,它是一台纯电动车,拥有258马力的动力,对于一台小车来说,这个动力水平已经相当充沛了,足以让你在去海边的路上也能体验到驾驶的乐趣。
说完了阳光沙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另一款风格截然不同的燃油概念车,“The Machina”。
这个词源于拉丁语,意思就是“机器”,名字非常直接,也点明了它的核心——一台纯粹为了性能和驾驶而生的机器。
它搭载的是一台231马力的汽油发动机,车身采用了经典的红白黑三色赛车涂装,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在向那些经典的赛车致敬。
为了提升性能,它也装上了宽体套件,车头还加装了四盏非常复古的拉力赛射灯,车尾有专业赛车上才能见到的扩散器和造型夸张的巨大尾翼。
所有这些设计,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赛道上跑得更快。
如果说“The Skeg”的内饰是生活方式的展示,那么“The Machina”的内饰就是对“舒适”和“精致”的彻底告别。
车内焊接着醒目的防滚架,这是专业赛车的标准配置,用来保护车手安全。
普通的手刹被换成了尺寸巨大的液压手刹,这是玩漂移和拉力赛时才会用到的专业设备。
车内的很多缝线都故意做得非常粗糙,没有经过任何修饰,设计师说这是一种“不完美的美感”,与Deus Ex Machina品牌所推崇的手工感和原始机械美学非常契合。
坐进这台车里,你能感受到的就是最直接、最纯粹的人车交流。
那么问题就来了,MINI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打造出这两款几乎不可能量产的概念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品牌态度的表达。
在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燃油到电动大变革的十字路口,MINI通过这两款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纯电动的“The Skeg”是在告诉大家,即使未来是电动的世界,MINI也依然可以充满个性和乐趣,电动车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它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载体。
而燃油版的“The Machina”则是在向那些热爱传统驾驶乐趣的忠实粉丝们喊话,告诉他们MINI没有忘记自己的根,那种伴随着引擎轰鸣和汽油味的纯粹机械感,依然是品牌灵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值得我们国内的汽车品牌去思考和学习。
现在,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层面,比如续航、智能化等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了全球潮流。
但是在品牌文化建设和个性化表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产品,更需要有能够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
像MINI这样,通过挖掘自身的历史底蕴,并与一个调性相符的潮流文化品牌进行深度合作,创造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在造两台车,更是在塑造一种独特的品牌文化。
这种跨界合作,不是简单地贴个标志,而是两种精神内核的碰撞和融合,最终能产生远大于各自独立价值的效果。
我们的很多自主品牌同样有着值得讲述的故事,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产品和品牌传播中,打造出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品牌形象,这或许是我们在技术领先之后,需要重点思考的下一个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