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

展厅的灯光总是比外头明亮一点,仿佛这里每一辆车都能沾点福气,蹭蹭希望。

11月4日那天,智己LS9的预售发布会现场,人声起伏。

52Ultra版33.69万元、66Ultra版36.69万元的价格一公布,空气里像是多了点电流。

有人喊,有人笑,仿佛这不是定价,更像是掷骰子,开出意外的点数。

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有驾

发布会结束后,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面对媒体,嘴角挂着笑,眼里没什么波澜。

我看着他,忽然想,如果他不是CEO,而是赌场荷官,估计能把扑克玩出算法来。

三十分钟,八千台小订。

数据在车圈不算顶流,但在当下这个新能源泥潭里,也算一条不小的鱼儿了。

问题是,鱼儿能游多久?

池子够大吗?

还是说,这只是个漂亮的泡泡,仰仗着“全系Ultra”和一堆配置的大喇叭,把水搅得欢实一点。

“标配这么多高价值配置,会不会赔本?” 记者抛出问题,刘涛的回答既不温也不火:“肯定不会,但赚的也不多。”这话要是搁在我小时候的菜市场,估计就是“薄利多销,走量不走心”。

LS9的每一项配置都像被钉在显微镜下——4D机械按摩座椅、灵蜥数字底盘3.0、B&O音响、宁德时代超级骁遥电池、800V双电机矢量四驱系统、520线激光雷达+Thor芯片、24度四轮转向、150mm双腔空悬、三把零重力座椅、12.3L冰箱……请注意,这些不是选配,是全系标配。

不是你爱吃什么菜我帮你单点,而是老板端上来一桌菜,告诉你都包了。

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有驾

背后逻辑简单粗暴:用户不喜欢填选择题,配置拉满,一步到位,想省心的家长和精致的中产都能在这车里找到一点共情。

价格呢?

三十三万六千九起。

现场反应出奇地统一,仿佛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觉得——这价格出乎意料地“低”。

毕竟,用户早期对LS9的心理价位大多在40万左右。

刘涛承认,“预售权益价就是想让更多用户享受旗舰级体验。”说得轻巧,执行得不见得容易。

业内人都清楚,配置堆得再高,“让利”二字说出来容易,做到却像外科手术,刀刀见肉。

如果我是当事人,坐在台下,手里攥着刚刚递出去的小订单,心里会不会打鼓?

这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不做选择题’吗?

还是只是一堆参数罗列出来的花拳绣腿?

你说你不喜欢为不需要的功能买单,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哪件功能以后不会变成你的刚需?

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有驾

市场永远比人精,厂商也不会比用户笨。

这种“全都给”的策略,固然省心,但也把产品拉向了“面面俱到、面面平庸”的边缘。

零重力座椅很舒服没错,冰箱大点也挺好,B&O音响敲锣打鼓也不难听——可真到了买单那一刻,愿意为这些溢价买单的,往往不是最理性的那一拨人。

刘涛在现场卖力推销4D机械按摩座椅和灵蜥数字底盘,还幽默地说“喜欢上按摩不想回家,那得给妻子太太请个假”。

这类人情互动很聪明,知道家庭用户是大六座SUV的主力。

可我总觉得,这种“懂你”的温柔背后,其实是对家庭消费场景的精确算计。

一台家用SUV,不就是一场婚姻的缩影?

每一个配置都是妥协和补偿的结果。

用专业一点的话说,智己LS9的产品逻辑是一种典型的“价值外溢型策略”。

它盘算着用户对舒适、智能、科技的炫耀性需求,把原本属于顶配的配置全员下放,拉高整体价值感。

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有驾

如果说同行还在卖“差异化”,智己就干脆搞定性套餐——你来,什么都有;你不来,也没少你一份。

当然,这种“慷慨”也有背后的算数。

全系标配的成本压力,势必会逼着品牌再三压缩利润空间,赌的是量大出奇迹。

但问题恰恰在于,大六座SUV细分市场虽热闹,真实需求能不能撑起如此高配的普及?

中国家庭用户有时候很务实,“买菜车”心态根深蒂固。

你说冰箱大,我呢,还是更怕电池不够用;你讲音响豪华,我更关心三年二手车残值。

智己还很懂得“画饼”,比如预售期间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如果年内开不了票,差价智己全补。

这种话术是典型的“先堵后路,再给台阶”,一方面消解用户下单的顾虑,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了一个灵活的喘息口。

对比传统车企那种“提车遥遥无期,售后全靠玄学”,智己的这点小布置,算得上是“新势力”里头的老油条了。

技术层面来看,宁德时代电池+800V动力平台+激光雷达+四轮转向,在同价位产品里确实很能打。

这意味着什么?

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有驾

意味着LS9在动力、能耗、智能辅助驾驶等维度,足以和一众新老对手掰手腕。

但群众买车,不只看武器库有多少件大杀器,更看平时用起来顺不顺手。

一堆专业名词听着香,落到日常,大概率变成:能不能顺利接娃、出门堵车晕不晕、老妈听戏够不够清楚。

技术炫技是好事,但最后总得回到“能不能用、愿不愿意用、用得是不是爽”这几道坎上。

在这样的市场生态下,智己LS9像极了一个精心打扮、满腹才艺的相亲对象——诚意摆在明面上,家底也不藏着掖着。

你敢娶,TA就敢嫁。

至于未来过得好不好,彼此还能不能“用得顺心”,那是后话。

对品牌来说,LS9能不能撑起“重新定义大六座SUV”的帽子,考验的不只是参数、配置,而是能不能把家庭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心理敏感点,吃得比对手更透彻。

我这个职业病犯了:每次看到产品堆料、价格下压、市场反应热烈的新闻,总会想起那些年查过的案子。

案情总是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河底暗流涌动。

智己LS9小订8000,CEO谈定价,称不会赔本-有驾

买车也一样,热闹背后是资本与市场的博弈、用户心态的微妙变迁。

新势力“卷王”们一边讲故事、一边烧钱,一边又悄悄把算盘打在用户投票的指尖。

用户呢?

买单那一刻,永远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最后的“案发现场”。

我不是说LS9有问题。

相反,这种满配思路,在当下的市场和消费心理下,有其必然性。

但我也忍不住多嘴一句:当所有人都只讲“让利”与“堆料”,产品之间的区分度、用户的真实选择意愿,会不会反而被稀释?

一台车,终究不是“万花筒”,指哪打哪,总得有自己最锋利的一刀。

最后,给自己留点余地,也想让各位读者思考:在配置拉满、价格下探、各种权益打包的今天——你觉得“选择题”真的被取消了吗?

还是只是换了种形式,把复杂藏进了简单?

选择本身就是种权力,也是种责任。

你愿意把这份权力交给厂家,还是自己?

这是个值得每个人琢磨的问题。

诸位,下一个“全系Ultra”会是谁?你准备好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