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站在蔚来门店门口,看着里头挤成一锅粥的排队人群,几乎会怀疑这不是买车场景,是免费分房大放送。订单爆了是真爆了,销售顾问们一边收资料,一边悄悄地擦汗,气氛里带着一种久违的亢奋,不同于以往大牌营销的刻意造势,更像是突然蹿红的小餐馆,门口排队的人自己就能制造热度。蔚来超过理想,这条信息放到去年,能让业内编段子的人饮卤水笑醒。现在看着乐道车型直接冲到订单榜首,连我都得承认,这场翻盘里不仅有数据和运气,更有个叫沈斐的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回头去复盘这场交付大戏,证据链清晰得出奇。去年乐道L60上市时,李斌自信满满,甚至跟前总裁艾铁成一起对着镜头刷梗,“订单已经爆了”。但好景不长,产能爬坡缓慢、交付周期拖沓、国补门槛变动,以及传说中员工提前抢购导致客户观感极差。没等舆论冷却,订单就像面粉遇水,严重流失。真着急也没用,客户最怕的不是车不好,而是车能不能在想要的时候交付。对汽车这种高价耐用品来说,供应链的稳定性,往往比营销更致命。
沈斐接手后的操作,倒颇有点行家里手的意思。如果非要给他总结,就是“不装、不躲、直接干”。这个人现场看上去是“呆萌”,实际上手上藏的是磕实的经验和专业积累。L90的发布会,比起蔚来历史上那种满场高端宣讲,这次更像是菜市场清早卖菜——价格贴实,痛点明确,直接秀行李箱塞满的容量,连我家后备箱那点金针菇都觉得尴尬。六人十箱无压力,拿沙溢夫妇示范,孩子、婴儿车、行李箱、狗都能往里塞,能不能开出去不重要,至少不用担心买完蛋糕没地放。谈不上科技感炸裂,就是很柴米油盐的真实。
更微妙的是SKU简化。沈斐将L90车型分成六座、七座和三档配置,并且统一搭载85kWh电池,顶配和低配价格差不到三万五。对选择困难症来说,这比去理发店点“老板推荐”还爽快。反观前代L60,四驱、后驱、不同电池型号交错报价,谁选谁晕。试问一句,真到交钱那刻,你会选动力还是选续航?其实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个不要掉链子的家用选择——沈斐,显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提前大量备货、上市即交付,是这轮翻盘的核心。8月1日一开卖,现车成批交付,门店直接变成“互联网热门景点”,排队下单、现场体验,气氛挺像南方早市买鱼。老梗“订单爆了”这回没人敢嘲讽。甚至理想i8还没发布,乐道直接放话顶配价格低于i8入门款,用意直接到不带遮掩。广告蹭流量、苏轼诗回应争议、拒绝吵架互撕——沈斐用了一整套“不像CEO”的做法,介于绝妙与不按套路之间,又突然很有效。
说到沈斐其人,蔚来内部不少人都称他“务实铁军”。技术出身,研究电力系统,业务能力是靠几十个项目里滚出来的刺刀。车电分离、能源网络落地,这些曾经被嘲是PPT式空想,在他手里变成3千多座换电站和全球最大网络。前几年,蔚来在新能源基础设施这块能压下同行,靠的不是哪个资本大佬的灵光一现,而是沈斐带队“每天先落实、后优化”的习惯。开除清明节广告失误的员工,也证明他是个对市场声誉极其敏感的领导人。此人没什么微博网红气,直播间里和李斌互相开玩笑、被网友做表情包,乍看草根,实则不失大局。面对突然接任,反应是:“啥事啊?不急,李斌跟你说”,松弛里藏着一份行业里罕见的“什么都能接住”的底气。
这回乐道交付破万,已经一锤定音地带动了蔚来销量反超理想。乐道贡献超过一半,蔚来整体同比增长55.2%,港股大涨近90%,这些都是可以追溯的数字,不是传说。沈斐用的是基本盘,甩掉焦虑、资源、选项混乱的尾巴,用一款准确匹配用户场景的产品和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给蔚来——和李斌——完成了一场近乎教科书式的团队救赎。
当然,说到蔚来的亏损和资金链,这游戏还远没结束。资产负债率92.55%,260亿现金可能只能烧12个月。李斌亲口说,40%用户不买车是担心品牌断粮。沈斐能把交付做顺,但蔚来能不能扛过四季度,真正实现现金流转正,还得看乐道、看后续L70/L80的实际表现。如果盯紧理想的成长轨迹,蔚来也许会迎来自己的“理想时刻”,但这场仗离稳赢还差几个回合。
行到这一步,蔚来和沈斐其实正在回答一个老问题:企业的翻盘到底靠产品、营销还是人?看数据,靠团队落地;看品牌,靠稳定预期;看终局,靠能不能把好牌顺利打出去。沈斐是救了李斌,但谁能救蔚来,恐怕还是要等下一个合理的季度报告才能见分晓。
至于那些排队下单、现场起哄的人,到底买的是车、信任还是一场慌乱里的自我安慰呢?如果你是车主,你会相信一个刚刚翻盘、但账面还在烧钱的品牌吗?又或者,下一个“订单爆了”真的能持续吗——这个问题,可能比蔚来接下来提的新车型,更值得等一个答案。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