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罚了5336起,这才刚开始热身?白银这次电动车整治,感觉天都要变了。
以前总觉得,街上那些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像野草一样,交警来了割一茬,风头一过,立马春风吹又生。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这些事儿大家见得多了,甚至有点麻木了。嘴上抱怨几句,但心里也清楚,对很多人来说,那两轮车就是饭碗,是送孩子上学的保障,是绕开堵车最优的解。
可从10月25号开始,这套玩法彻底行不通了。白银这次动了真格,文件里的词儿个个都带着寒气,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你没听错,不止是常见的电动自行车,连那种老年代步的四轮小车、叫不出名字的改装车,通通都在被盯的对象里。
别以为只在主干道上查,城乡结合部、国道边上,甚至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都可能冒出个检查点。这就意味着,以前那些侥幸心理,比如我就抄个近道、交警下班了,现在全成了泡影。
九月下旬到十月下旬那一个月,算是预热,全市已经开出了五千三百多张电动自行车罚单,还有几十起摩托车的。这数字砸下来,不是冰冷的统计,是五千多个瞬间的急刹车,是五千多次无奈的掏钱。而这,还仅仅是集中整治前的开胃菜。
说白了,这是一场秩序与便利之间的硬仗。城市管理者希望马路更安全、更有序,这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靠电动车维持生计的普通人来说,每一次严格的执法,都可能意味着一天的收入打了水漂。那些 привычки (习惯) 了自由穿梭的骑手们,现在必须在每一个路口、每一条车道线前,重新学习规则的重量。
这阵风到底会刮多久?当延续了多年的方便撞上这次动真格的铁规,路上的人们,又该怎么走呢?这背后,恐怕不只是罚单那么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