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岚图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了上市申请。
从东风集团宣布要推它上市,到真正交表,只用了40天。
这速度,在国内新能源车企里,真算得上“踩了油门”。
更特别的是,东风自己却在同步推进港股私有化——一边退市,一边送子上市。
一退一进,透着一股子“不能再等了”的焦灼。
岚图这次没走寻常路。
它不搞IPO,不发新股,也不圈钱,而是用“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
简单说,就是东风把手里将近80%的岚图股份,按比例分给自己的所有股东。
东风的全资子公司再掏现金或股权,把剩下的股份“买断”。
两步必须同步完成,差一点都转不动。
乍看有点绕,但细想就明白了:
岚图不是为了融资才上市,而是为了“换身份”。
东风在港股估值太低,市值不到净资产的四分之一,再想融资几乎没可能。
干脆把最有前景的新能源资产——岚图,单独拎出来,挂到港股去。
自己则悄悄退场,轻装转身。
对岚图来说,好处也很实在:
不用在行业低谷时贱卖股份,又能快速拿到一个国际融资平台,以后发债、增发都方便。
对小股东来说,既有股票又有现金,也算体面。
这盘棋,下得确实巧。
其实岚图早就在为上市做准备。
2021年独立运营后就搞了员工持股,2023年CFO还放话:月销破万就能上市。
到了2025年,它已经连续五个月销量过万,算是达标了。
但上市不是终点,成绩单才见真章。
过去三年,岚图一直在亏钱。
直到2025年前七个月,突然盈利4.3亿。
可这利润里,有6亿多是政府补贴——比去年同期翻了四倍。
要是把补贴拿掉,账面大概率还是红的。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产品结构。
岚图现在有轿车、SUV、MPV四大系列,但真正能打的,只有“梦想家”这一款MPV。
前七个月卖了4万多辆,占总销量六成以上。
均价近40万,确实拉高了毛利率,可MPV市场本身很小,全国只占乘用车销量的4%。
对手还个个是狠角色:别克GL8、腾势D9,早就把地盘占牢了。
反观理想靠L系列带全家,蔚来多线开花,岚图却像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今年7月推的新车FREE+,内部目标是月销2万,结果首月只卖4000多,第二个月勉强5000出头。
离爆款,差得远。
品牌定位也模糊。
早年说要搞“中式优雅”,听着挺美,但消费者记不住。
现在大家提到岚图,第一反应还是“那个央企搞的新势力”。
既没传统豪华的厚重感,又缺新势力的锐气,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花钱的地方也让人疑惑。
2025年前七个月,销售费用花了26亿,占营收近17%。
研发却只投了6亿,占比不到4%。
对比蔚来、小鹏动辄10%以上的研发投入,岚图明显重营销、轻技术。
短期或许能冲销量,长期却难有护城河。
新能源车市早就过了“谁嗓门大谁赢”的阶段。
现在拼的是产品力、技术底子和用户信任。
光靠补贴和资本腾挪,走不远。
岚图这波“闪电上市”,确实帮东风解了燃眉之急,也给自己抢到了一张资本市场门票。
但门票不等于通行证。
它得真正想清楚:
自己是谁?要卖给谁?凭什么让人记住?
然后把钱花在刀刃上,造出一款让人愿意掏钱、愿意推荐的车。
否则,就算上了市,也可能只是在聚光灯下,更快地被遗忘。
——
我觉得,传统车企搞新能源,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放下身段、真正理解用户。
岚图有资源、有背景,但别把上市当成终点线,
真正的比赛,现在才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