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

麦肯锡最近整了个活,颁布了一道神谕,说买电动爹后悔的人,一年翻了7倍多,从3%直接干到了22%。

讲真,这数据听着就像是我喝大了之后跟兄弟吹的牛逼,说我当年差一分就考上清华了,只不过总分差得有点多。麦肯锡,一个天天给世界500强画PPT、教人家怎么优雅地裁员、怎么把“降本增效”说成是“组织架构优化”的咨询公司,它懂个屁的车。它懂的是怎么制造焦虑,然后把解决方案包装成几百万的PPT卖给你。这是一种顶级的商业模式,一种穿着西装的PUA。

这道神谕一出来,整个车圈直接裂开。油车党当场开席,电车党心态直接崩了,两拨人在评论区直接开启第四次世界大战,激烈程度堪比修仙小说里的正魔对决。麦肯锡这波操作,属于是往化粪池里扔了个二踢脚,崩得所有人一脸都是,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但我们这些凡人,看问题不能只看热闹。你得往里瞅。

如果真有五分之一,甚至在三四线城市有一半的人后悔买了电车,那新能源的渗透率早就该当场骨折了,而不是现在这样嗷嗷叫着往上冲,都快把燃油车的底裤给扒了。口碑这玩意儿,跟怀孕一样,是藏不住的。真有那么多人后悔,那二手车市场早就被砸穿了,4S店门口早该有人拉横幅了。但现实呢?现实是大家嘴上骂骂咧咧,身体却很诚实,买电车跟买压缩毛巾似的,销量每个月都在涨。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所谓的“后悔”,本身就是个玄学问题。

麦肯锡说,后悔的第一个原因是三四线城市充电桩不行。坏了菜了,这帮写报告的精英,可能连县城长啥样都不知道。他们想象中的县城,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门全靠二八大杠,最大的娱乐活动是村口看人下象棋。

我作为一个在所谓的小城市生活过的中年人,我来说两句。现在的县城,基建已经卷到天上去了。你跟他们聊充电焦虑?他们可能反手就给你安利一个拼多多上买的“随车充电宝”,或者告诉你哪个洗脚城门口的能量方碑充电最快还能免费停车。大部分买纯电车的家庭,都是默认家里能安桩的。这就像你修仙,你得先有个洞府吧?连个家充桩都没有就去买纯电,那不叫用车,那叫渡劫。每天都在续航和充电之间修炼自己的道心。

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有驾

至于农村,那就更不叫事儿了。村里最不缺的就是地和电,直接从屋里拉个大插排就行。说到插排,我想起了大学宿舍里那个因为功率太大被宿管阿姨没收的热得快,那玩意儿才是真正的能量奇迹。电车充电慢点?慢点就慢点呗,晚上插上,第二天早上又是一条好汉。农村生活,突出一个不着急。

所以充电这事儿,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是核心矛盾。真正的矛盾,写报告的人根本看不懂。

后悔的第二个原因,续航。特别是冬天。这个是实话,是是是,电车冬天续航打骨折,这是物理规律,是电池这个小妖精的天性。就像你不能指望哈士奇不犯二,你也不能指望锂电池在零下二十度还跟打了鸡血一样。开热空调,那电掉得比我的头发还快。五百公里的续航,冬天能给你跑个二百五,都算是这车讲武德了。

但这玩意儿是“后悔”吗?我不觉得。买电车的人,心里对这事儿门儿清。这就跟你娶一个脾气火爆但长得贼好看的老婆一样,你下单之前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你享受了她的优点,就得承受她的缺点。你享受了电车的安静、平顺、加速快、用电省,那你就要接受它在冬天变成一个电动轮椅。这不叫后悔,这叫“爱过”。

真正的后悔,源自于预期和现实的错位。而最大的错位,不是技术,是心态。

你看,麦肯锡的报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试图用理性的数据去分析一个非理性的市场。它把所有买车的人都当成了精于计算的“经济人”。但现实是,很多人买车,尤其是在今天,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性决策。

比如,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内饰毛坯,他说这叫极简;你跟他说刹车硬,他说这叫路感清晰;你跟他说自动驾驶不靠谱,他说你在扼杀未来。你跟他们聊性价比,他们会用一种看凡人的眼神看着你。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你见过哪个信徒会因为教堂的暖气不热就叛教的?他们的核心需求是维护这种信仰本身,你跟他说后悔,等于是在质疑他的智商和品味。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写到这里我得承认,我这个把买车比作信教的比喻,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贴切。)

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有驾

再比如,现在国产车企,一个个都疯了。它们不是在造车,是在“修仙”。卷价格,卷配置,卷服务。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卡车冲锋。在这种黑暗森林里,消费者买到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军火包”。你花十五万,买到了过去三十万才有的配置,你心里想的不是“冬天续航会不会打折”,而是“卧槽我赚翻了”。

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有驾
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有驾

这种“赚到了”的感觉,会覆盖掉绝大多数产品层面的小瑕疵。但这些道理,都顶不住你半夜在高速服务区,看着最后10%的电,心里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

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有驾

所以,麦肯锡的报告,说对了一半。确实有人后悔,但后悔的原因,它搞错了。

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为什么后悔率高?不是因为充电桩,是因为他们信息渠道相对闭塞,更容易被销售的“花言巧语”和一些“下沉式”的营销给忽悠了。他们可能真的以为,花十万块买的电车,能拥有和三十万油车一样的全场景体验。当现实的耳光抽过来,那种被欺骗的感觉,才是后悔的根源。他们后悔的不是买了电车,是后悔自己当初“信了你的邪”。

精英不懂县城,麦肯锡不懂电车,买电动爹后悔的真相是信了你的邪-有驾

而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早就被各种信息轰炸得百毒不侵了。他们买电车之前,可能把B站上所有相关的评测视频都刷了三遍,对产品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他们是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这是一种成熟的、带点犬儒主义的消费观。

所以,这报告到底是不是真的?重要吗?不重要。它唯一的价值,就是成功地让一群人又吵了起来,给这个无聊的世界增加了一点赛博斗蛐蛐的乐子。它就像一个引子,把所有电车主和准车主心里的那点小纠结、小确幸、小委屈,全都给炸了出来。

至于买不买电车?听我的,别问,问就是抛硬币。正面买,反面也买,立起来就买两辆。这才是中年人面对世界最终的智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