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开电动车跑长途,一路上都在担心电量够不够,充电桩要不要排队,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里没底。 不过最近我试驾了几款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新车后,这种焦虑感真的减轻了不少。
记得那天在北京见到极氪009车主老周时,他正从服务区出来,手里拿着刚买的矿泉水。 “刚才就进去买了瓶水,回来发现电已经充得差不多了。 ”老周笑着说,“十分钟补了四百多公里续航,这要放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他的车搭载的正是最新批量装车的麒麟电池,CLTC续航直接冲到了1032公里。
续航破千到底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从北京到济南单程跑完还能剩不少电,中途根本不用考虑补能。 极氪001能做到1032公里,理想MEGA也能轻松突破千公里大关。 这背后是麒麟电池255Wh/kg的能量密度和72%的体积利用率在发挥作用——相当于同样大小的电池包能多装三成电量。
更让我惊喜的是充电速度。 麒麟电池支持5C超充,十分钟就能从10%充到80%,补充四五百公里续航就跟玩儿似的。 老周说他现在回老家,早上在服务区买份早餐的功夫,电就够往返了。 而且冬天续航衰减也改善了很多,去年寒潮时他的车实际续航只比标称少了10%左右,比起之前的老车强太多了。
可能有些车友会担心:这么快充,电池受得了吗? 安全吗? 这点我也专门了解过。 麒麟电池采用了电芯大面冷却技术,散热面积扩大了四倍,快充时电池摸上去只是温温的。 就算真遇到极端情况,还有专门的热失控排气通道,安全性比老款电池提升了不少。
说到技术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麒麟电池的CTP 3.0技术取消了模组设计,直接把电芯像积木一样堆进电池包,空间利用率从55%提升到72%。 这就像把快递直接装进大箱子,省去了小盒子的空间浪费。
它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更是巧妙。 传统电池的水冷板在底部,就像只给脚底扇风。 而麒麟电池把水冷板插进电芯之间,给每节电池都配了“贴身空调”,换热效率直接翻倍。 快充时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散出去,电池既不会过热,也能始终保持最佳充电状态。
材料方面,麒麟电池用了高镍三元正极和优化后的硅基负极。 硅基材料的储电能力是石墨的十倍,但充电时会膨胀三倍。 宁德时代给它做了纳米级包装,还预留了膨胀空间,就像给电池加了弹性缓冲垫,既保住了大容量,又解决了耐用性问题。
最巧妙的是电芯倒置设计,这个“空间魔术”让电池包底部空间能被多种零件共用,多挤出了6%的可用空间。 可别小看这6%,就是这点空间让电池包电量比特斯拉4680系统还多13%,续航破千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实际体验方面,我采访了几位车主。 上海的白领张女士开的是小米SU7 Ultra,她说就算电量只剩20%,动力也一点不肉。 最让她满意的是充电速度:“公司楼下装了超充桩,早上赶时间时充十分钟,下班回家的电就够了。 ”
自驾游博主小李开着理想MEGA跑了趟成都到丽江,八百多公里路程只在服务区充了十二分钟电。 “补了五百公里续航,比加油还方便。 ”不过他提到,有些县城的超充桩还是太少,有次不得不用普通桩充了两小时。
东北的车主老王最关心冬季表现。 “以前的电动车冬天就是电老虎,满电400公里实际只能跑200多。 ”现在他的极氪009在零下20度时,续航也只掉了20%左右,“开暖风也不怎么心疼电了。 ”
从行业角度看,麒麟电池的装车让整个市场都活跃起来了。 极氪001和009销量看涨,理想MEGA靠着“分钟补能500公里”的卖点,预售首日就订出上万台。 小米SU7 Ultra更夸张,零百加速直接干到1.98秒。 这些车企之所以抢着用麒麟电池,就是因为它解决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现在续航破千和十分钟快充成了新的竞争焦点。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用车更方便了。 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大大缓解,开电动车长途出行终于能和燃油车一样方便了。 不过目前搭载麒麟电池的车型价格还偏高,比如小米SU7的不同版本就因为电池差了好幾万。 但大部分车主都觉得这笔钱花得值,毕竟体验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也要看到,麒麟电池还不是万能药。 超充桩配套确实跟不上,一线城市还好,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就很少见了。 有车主反映“电池有快充能力,却没地方用”。 而且超充桩建设成本高,全国普及还需要时间。
成本和耐用性也有待观察。 现在搭载麒麟电池的车型都在30万以上,普通消费者想体验还得等成本降下来。 电池的长期表现也需要时间检验,现在十分钟能充400公里,用几年后会不会衰减,还需要实际使用来验证。
技术竞争也在加剧。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在提升,特斯拉的4680电池在扩产。 麒麟电池要保持优势,还得持续创新。 有人说它只是在结构上优化,不算根本性突破。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渐进式创新反而更靠谱,能快速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看,麒麟电池确实把电动车体验提升到了新高度。 它让续航破千成为现实,让十分钟快充走进日常生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续航和充电两大焦虑。 虽然配套设置还需要完善,但方向是对的。 随着超充桩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相信用不了多久,电动车会像燃油车一样方便。 到那时,现在的这些焦虑,或许真的会成为老一辈车主的回忆。
车友们,这样的电动车,你们觉得怎么样? 会考虑入手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