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约车之王到私家车弃子,埃安的失速是短期阵痛还是长期挑战?
19886辆——这是埃安2024年6月的销量数字。乍看不少,但同比下滑22.6%的曲线,像一记闷棍敲在了这匹曾经的“新能源黑马”头上。更扎心的是,上半年累计销量刚过10.8万辆,月均不到1.8万辆。要知道,2023年它可是全年卖了近48万辆、同比增长77%的行业明星。短短两年,恍如隔世。我开着朋友那辆2022款AION S穿行在晚高峰,后排坐着刚下网约车的同事,他脱口而出:“这车,怎么又是埃安?”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埃安的“失速”,不是销量数字的下滑,而是品牌在C端用户心中的“隐形化”。
01 被B端成就,也被B端反噬
咱们先说点大实话。埃安的崛起,靠的是“性价比+耐用性”精准切中了B端市场。2023年,它给全国网约车市场贡献了约22万辆新车,占当年网约车新增总量的近25%。满大街跑的AION S、AION Y,成了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这本是本事,但问题出在哪?过度依赖B端,让C端用户对埃安形成了“这是出租车”的刻板印象。
我试驾过不少主打家用的AION V Plus,坐进驾驶座,内饰用料其实不差,软包面积到位,中控屏也够大。但副驾朋友第一句话是:“这车是不是经常跑滴滴?”你看,品牌形象一旦被锚定,扭转起来比研发一款新车还难。相比之下,比亚迪秦、汉也大量用于网约车,但人家在C端有DM-i混动技术打底,有王朝系列的文化加持,品牌护城河更深。吉利的几何系列虽也偏B端,但背靠吉利母品牌和银河、极氪的高端化布局,压力小得多。而埃安呢?它几乎就是广汽新能源的全部,没有“兄弟”分担压力,也没有“父亲”直接输血品牌价值。
02 昊铂“冲高”为何折戟?
意识到问题,埃安当然想突围。于是,高端品牌“昊铂”(Hyper)应运而生。GT、SSR、HT,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设计一个比一个激进。Hyper GT那对“旋翼门”一打开,回头率绝对拉满。我也去4S店体验过,门开合的机械感很扎实,仪式感满分。但问题来了:这扇门除了炫,对日常用车有什么帮助? 停车窄一点开不了,下雨天不敢开,维修成本更是天价。它像一件高科技工艺品,而不是一件实用的交通工具。
再看产品力。Hyper GT主打性能,但智能化体验却跟不上。我试用过它的车机系统,语音识别在安静环境下还行,一到闹市,唤醒成功率明显下降,导航切换卡顿。对比之下,吉利星愿的Flyme Auto系统,能和手机无缝流转,音乐、导航接力不断,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智能”。昊铂的困境,是“高不成低不就”——性能没做到极致(比如保时捷Taycan),智能化又拼不过新势力(比如小鹏G6),价格还卡在25万以上,消费者当然用脚投票。2025年月销跌到百辆以下,不是偶然。
03 技术底牌还在,但牌没打好
有人会说,埃安不是有“弹匣电池”、ADiGO智驾系统吗?技术底子不差啊。没错,在三电领域,埃安确实有两把刷子。“弹匣电池”通过了针刺不起火测试,这是实打实的安全背书。ADiGO也早早把L2级辅助驾驶下放到15万级车型,普及功不可没。
但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用户体验。我开过搭载ADiGO 3.0的AION LX,高速上开启自适应巡航,方向盘总在“打摆子”,车道保持不够稳,司机还得时刻提防。车机系统呢?用的是高通8155芯片,硬件不差,但软件优化拖后腿,应用打开慢,语音交互反应迟钝。技术领先不等于体验领先。就像你有顶级相机,但APP做得烂,拍照体验照样差。
反观行业趋势,2024到2025年,新能源车正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切换。消费者不再只关心续航,更看重智驾、座舱体验。埃安却在这一关键转折点“一脚踏空”,把资源过多投在三电迭代,而智能化投入相对滞后。结果就是,当别人在卷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时,埃安还在优化高速LCC(车道居中)。
04 破局之路:借力打力,重塑体验
那埃安就没救了?我不这么认为。它手里其实还握着几张好牌,关键是怎么打。
第一张牌:广汽集团的体系力。埃安是“广二代”,这标签撕不掉,不如用足。广汽的精益生产、成熟供应链,是成本控制的利器。在价格战白热化的今天,这比新势力靠融资烧钱可持续多了。我建议埃安把集团研究院的“星灵电子电气架构”、“M25超级电驱平台”拿过来深度整合,别自己从零研发,省时省钱。
第二张牌:技术升维,聚焦体验。三电技术要继续领先,但更要补智能化短板。我特别看好埃安与鸿蒙系统的合作。如果能把鸿蒙的生态无缝接入车机,实现手机、手表、家居的联动,那体验立马不一样。另外,和滴滴自动驾驶合作,加速城市NOA落地,把“网约车之王”的运营数据转化为智驾训练素材,这步棋走好了,弯道超车不是梦。
第三张牌:品牌与渠道重构。昊铂和埃安主品牌必须划清界限。我建议昊铂专注极致性能与豪华科技,埃安主品牌走“科技普惠”路线,价格下探到10-15万区间,用高性价比抢夺主流市场。渠道上,学学蔚小理,搞“直营+授权”混合模式,把4S店变成用户体验中心,多搞试驾、车友会,重建用户信任。
05 是阵痛,更是挑战
所以,埃安的失速,是短期阵痛吗?短期看,是的。凭借广汽的体系支撑和三电技术积累,它不会倒下。但长期看,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挑战。它挑战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如何从“工具车”蜕变为“情感车”。
我试驾过一位老车主的AION S,开了5年30万公里,电池衰减不到10%,电机依然安静。这品质,值得点赞。但当我问他:“如果换车,还会选埃安吗?”他犹豫了一下:“看吧,现在选择太多了。” 这句话,比任何销量数据都刺耳。
各位车友,你觉得埃安要靠什么赢回消费者的心?是更低的价格,更强的智驾,还是更酷的设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始终相信,传统车企的制造底蕴,加上对用户需求的敬畏,一定能淬炼出新的锋芒。埃安,别忘了你曾是“黑马”。爬坡虽难,但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也终会到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