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本田把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Prelude,又给翻了出来,还发布了新车的官方图片。
这车中文名叫“序曲”,一听就挺有文艺范儿。
图片一出来,网上讨论得可火了,很多老车迷激动得不行,说自己的青春又回来了。
但同时,不少人心里也犯嘀咕:现在这年头,尤其是咱们国内,新能源车都快卷成麻花了,加速一个比一个猛,屏幕一个比一个大,本田现在弄一个两百马力出头的混动跑车回来,这到底是想干啥?
是真心实意带咱们重温旧梦,还是说这车藏着什么咱们没看明白的绝活儿?
这车要是真进了国内,能有几个人愿意掏钱呢?
咱们今天就当一回普通老百姓,用大白话好好扒一扒这台全新的本田“序曲”,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想弄明白这新车,咱们得先往回倒倒带,搞清楚Prelude在它那个年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很多九零后、零零后的朋友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Prelude在本田家族里,那可是妥妥的“潮流先锋”和“技术先驱”。
它从来不是跑得最快、最暴力的那个,要论极限性能,上面有大哥NSX,旁边有后来居上的思域Type-R,轮不到它来拔尖。
但要说谁最懂生活情调,最会用技术来营造驾驶乐趣,那非Prelude莫属。
打个比方,它就像一个品味很好的绅士,穿得体面,举止优雅,但真要动起手来,身手也相当敏捷。
比如当年第四代Prelude,那横贯整个中控台的仪表盘设计,在当时看来简直就像科幻片里的道具,特别有未来感。
还有它很早就用上了一个叫“4WS四轮转向”的技术,让这台双门跑车在拐弯抹地的时候,车尾特别灵活,开起来感觉人车合一。
所以,咱们得先记住这个基调:Prelude的核心卖点,从来不是简单粗暴的“快”,而是那种“既好看、又好开”的优雅驾控感。
有了这个基础,咱们再来看这台全新的2026款Prelude,很多设计思路一下就清晰了。
首先看这个长相,确实是挺帅的。
它不像现在很多性能车那样,恨不得把各种夸张的套件都糊在身上,生怕别人不知道它厉害。
新Prelude走的是一种很内敛的运动风格。
车头那一条又细又长的日间行车灯,直接横着贯穿过去,显得车头特别宽,也特别有科技感。
车身侧面的线条就更漂亮了,那个从车顶一直平滑地溜到车尾的溜背造型,是双门跑车最经典的姿态,没有多余的棱角,看着就特别舒展、流畅。
再加上19寸的大轮圈和里面藏着的红色刹车卡钳,那种运动范儿就从骨子里透出来了。
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我虽然是台跑车,但我很有风度”,这恰恰就是继承了老前辈们的优雅气质。
再来看看车里面。
内饰的设计,说实话,惊喜不算太大,是现在本田家族最新的那套风格,我们在新的思域、雅阁上都能看到。
一块全液晶的仪表盘,再加上一个悬浮式的中控大屏,该有的功能都有,用起来也方便。
不过对于一台叫“序曲”的车来说,总感觉少了一点当年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独创性。
好在细节上还是花了心思的,比如前排那两个运动座椅,用了千鸟格纹的面料,看着既复古又时髦,座椅两边的支撑也做得特别突出,一看就是为了让你在拐弯的时候能把人牢牢固定住。
接下来就是这台车最大的亮点,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地方——一个叫“S+ Shift”的模拟换挡系统。
很多人一听这车用的是E-CVT变速箱,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不还是买菜车的底子嘛,能有啥驾驶乐趣?”这您就小看本田的工程师了。
他们就是专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搞出了这么个东西。
咱们得先明白,本田这套混动系统,在大部分时间里,发动机其实是不直接驱动车轮的,它更像一个发电机,负责发电,然后用电机来驱动车。
所以从物理结构上说,它根本就没有传统汽车那种一档、二档、三档的“档位”。
那这个“模拟换挡”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就是工程师用电脑程序写了一套“剧本”。
当你按下方向盘后面的换挡拨片时,电脑会立刻控制电机的输出和发动机的转速,同时可能还会通过音响系统模拟出换挡的声音,让你感觉车子“咯噔”一下,身体也跟着有一个往前窜的劲儿,就好像真的降了一个档,拉高转速准备超车一样。
这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欺骗”,它欺骗了你的耳朵和身体,让你在一台本质上是电动驱动的车里,找回了开燃油车那种人与机械交流的感觉。
对于很多喜欢开车的老司机来说,这可太重要了,这等于是在电动化的时代,把驾驶乐趣这个“魂”又给找了回来。
说了这么多优点,现在咱们得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上:这台综合马力大概在203匹的混动跑车,如果真的卖到中国来,有多少人会买单?
咱们得正视咱们国内市场的现状。
这台车如果以进口车的身份进来,算上各种税,价格很可能要卖到三十多万,甚至奔着四十万去。
那么问题来了,用同样的钱,在咱们中国品牌里能买到什么车呢?
零到一百公里加速三秒多的极氪001,话题度爆棚的小米SU7高配版,或者是性能和豪华感都不差的比亚迪汉四驱版。
这些国产车的马力动不动就是四五百匹,六七百匹,论直线加速,能把Prelude甩得看不见尾灯。
更别提车里面那些大得像电视一样的屏幕、聪明的语音助手、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了,这些方面国产车已经领先了一大截。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Prelude那两百出头的马力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被咱们自己的品牌“教育”得非常看重参数和配置了。
你跟他聊“底盘质感”、“人车沟通的乐趣”,他可能更关心的是“零百加速几秒?”、“屏幕有多大?”、“能不能在车里K歌?”。
所以,如果Prelude真的想在中国市场卖,它就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面向大众的运动型车,它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一个服务于极少数铁杆粉丝的“情怀产品”。
它的目标客户,应该是那些真正了解本田历史、经历过那个日本性能车辉煌年代、并且不把加速成绩当成唯一标准的老车迷。
他们买这台车,可能买的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梦,是为了本田这个品牌在底盘调校上的深厚功力,是为了那个能带来独特乐趣的模拟换挡系统,更是为了“Prelude”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故事和情怀。
这注定不会是一场所有人的狂欢,它可能在销量上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但它的回归,本身就像是在提醒今天这个越来越同质化的汽车市场:别忘了,汽车除了作为冰冷的代步工具,它也可以是有温度、有乐趣、能和人产生情感连接的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