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本田CBR900RR火刃横空出世,工程师马场忠雄秉持“宁轻一斤,不加十匹”的理念,让轻量化车身与弯道操控达到完美平衡,开启了直列四缸的黄金时代。那时的火刃,凭借直四引擎的紧凑与高效,在赛道和公路上都出尽风头,成为无数骑士心中的梦想之车。
时光流转,到了2020年,CBR1000RRR带来了巨大颠覆,高达217马力的输出,还配备厂车级空力套件,这预示着火刃开始向性能优先转型。可与此一个问题也摆在大家面前:当本田决定引入V4引擎时,这是不是对火刃初心的背叛呢?
先看看赛道上的情况。前几年,本田在MotoGP赛事中陷入危机。疫情影响下研发滞后,欧洲厂商杜卡迪、阿普利亚等凭借V4技术反超。而且,2027年赛事新规对缸径冲程做出限制,这就像一记警钟,逼着本田提前进行引擎技术预研。
从市场角度看,如今公升跑车领域,马力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宝马、杜卡迪等品牌的车型纷纷突破200匹马力,这几乎成了入场券。在MotoGP赛场上,2023赛季22名车手中有20位选用V4赛车,占比高达90%,数据说明了V4在高性能领域的统治地位。
面对这些情况,本田在V4技术上不断创新。就拿那90°夹角的V4引擎来说,它采用了气缸停用技术,在低负载时双缸运行,优化了油耗和散热;高负载时四缸全力爆发,提供强大动力。还有窜气阀的创新设计,能让废气更清洁,未燃氧气循环利用,满足了欧五排放标准。
在将赛道技术民用化方面,本田也有自己的考量。之前把RC213V的气动弹簧应用到RC213VS上改为机械弹簧,在性能上做了妥协。而这次V4车架革命,采用前车架结构加发动机承载设计,不仅减重13kg,还提升了抗扭刚性,相比杜卡迪PanigaleV4R的前车架设计,各有优势。
不过,V4火刃也引来了争议。传统派骑士质疑,V4结构相对直四不够紧凑,可能增加引擎重量。而且直四引擎那高频啸叫声,是很多老车迷心中的经典,V4的低频脉冲声与之相比,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冲突。但本田也有应对办法,采用反向旋转曲轴设计,降低陀螺效应,保留了弯道灵活性。借助IMU六轴传感和自动悬架调节等电控系统,弥补V4物理特性上的局限。
本田或许会采用双线布局,直四车型走量,V4作为旗舰款,就像杜卡迪Panigale系列的策略。在性能上,V4火刃要直面杜卡迪V4R174kW赛道套件版的竞争。但无论引擎形式怎么变,火刃“人车合一”的操控本质从未改变。从1992年的轻量化设计,到如今对V4技术的探索,火刃始终在追求让骑士更好地掌控车辆。这不仅是马力的进化,更是骑行哲学的回归,从单纯的“马力崇拜”,转向更深层次的“掌控力进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