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客流创新高,2号线汉口火车站24.87万乘次居首,铁路假期日均88万人波动
9月30日那波人潮,武汉地铁的闸机几乎没歇过,竟然创下日客运量511.26万乘次这个新纪录。这种体感是啥?在汉口火车站从地铁出来,连喘气的地儿都没有,看着那24.87万人的流速,真的连地铁站播音都喊得一声比一声急。对了,有的学生拖着行李箱边拉边吐槽,“今年假期这么多天,一下子全城人都出来了吧!”你想想,整个地铁线网都跟踩着风火轮似的,2号线汉口火车站包揽当天首位,4号线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几个大站也是挤得厉害,这画面要是让五年前的乘客看见都得汗毛直立,那阵的客流量哪有如今这么硬核。老师我都忍不住多唠叨几句,这些年地铁又加了那么多线路,每年数据还在涨,有没有点夸张?年年喊高峰,年年真高峰,难怪地铁安检大爷都说最近早班要多招几个人。
站外就更热闹了。看看武汉站东广场、还有新晋的11号线和19号线,直接创历史新高,那广场上红旗招展,出租车鸣笛连成串,天边的晚霞都仿佛跟着赶时间。你还没到检票口,人流带着车流,一股脑挤进铁路线,刚转进站台就听见小朋友嚷嚷,“妈妈,我看见好多火车!”旁边的大叔憨笑着抖了抖扇子,“假期武汉站,这一年也就热闹这几回。”我每次看见这种场景都感慨,交通枢纽的意义,真不止是赶路,简直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流动。对学生和年轻白领来说,多了这些假期,就是多了一个拥挤而兴奋的归家理由。我掐指一算,快十一点的进站队伍里,估计半数都是行李箱小车,这假期谁还能淡定出门不得不佩服。
说到底,这背后的调度也是一场工程。2025年铁路的国庆中秋假期,运输窗口直接拉到12天。29日一开局,10日才收官,这每一天都要打鸡血。武铁今年放大招了,2582趟加开的始发旅客列车,一看就不怕折腾。咱们按人头算吧,假期要发1000万人次,这不是玩笑,日均88万人很扎实,增长3%左右不是虚飘数据。老师我以前也搭过“小长假专列”,那种情况简直是进了车厢就贴墙,行李你得抱在身前,站票小哥边刷视频边抱怨,“明年能抢着卧铺就谢天谢地了”,这心酸是斯文人都懂的。每年调度员估计都得提前备三瓶风油精,谁让这个节点是铁路人的期末大考呢。
而且每到这种假期,武汉的火车站、天河机场、地铁站,实打实变成一场体力与智慧的较量。机场这头数据也不含糊——天河机场预计要迎来5330架次航班,79.4万旅客直接空降或者起飞,差不多日均10万的节奏。这规模在中部几乎就是扛把子级别,空姐都快记住了部分常旅客的脸。老师我朋友就做机场地勤,她每年十一就掉秤,跑断腿不止,处理旅客提问简直是十八般武艺都要使上。去年有个小孩在候机厅迷路,现场广播一报,家长还回头撒娇,“你爸爸每次都找错门,这家伙真急人!”看得出来,航站楼的故事,每遇长假都格外密集,大人紧张,小孩兴奋,还有那些打工仔一脸憔悴,只求早点落地见口热干面。
武汉地铁边刷数据边刷存在感,各大枢纽竞争谁能成为流量之王,别说市民,连线路调度都小心翼翼。今年这几个站点不断刷新记录,东广场和西广场一前一后居然都上了新高,要知道以前只有春运才见得到的场面,现在遇节就来,熬夜刷票的那波人应该挺有共鸣。四号线、二号线、汉口站这种老网红,年年有人批它挤,年年还是妥妥霸榜,老师我都替在一号线上调度的站长感到杯具:咱们一号线就是再加车,再便捷,也永远没法和一堆火车站拼流量,果然城市流动的分级不是想象那么轻松。
这些交织的流动,不只是数字的翻腾,每一趟地铁、每一列始发车、每一次安检,背后都是一个个等着回家和赶路的故事。而且假期越长,返乡大潮和旅游热就混作一锅粥。说不上谁才是真正赢家,孩子、大人、白领、阿姨,各有各的一地鸡毛和各自的欢喜。有几个坐地铁赶飞机的年轻人,蹦蹦跳跳边拍短视频边笑闹,“武汉今年真是顶流大城市,公交都不带喘息。”现场秩序维护员喊着小喇叭,表情里藏不住一丝自豪,“我们这里见过一年比一年人多,地铁安检都快变成超市收银台了。”身边一位拖着蛇皮袋的大妈看到这个场景还补一句,“别看人多,地铁现在没那么挤牛奶味儿了,空调带劲。”
生活味道就在这些杂音里。老师偶尔逗趣,同事讲述“去年十一堵在地铁口,鞋跟都踩烂”的糗事,还有外地来武汉的小情侣,抱着红旗自拍留念,“第一次在武汉过双节,地铁都赶得上魔都节奏了。”拆解这波流量,背后还真是城市吸引力的显影。哪怕吐槽多,人还是愿意赶紧上路。今年的武铁加班车阵仗出来以后,铁路系统邻居都撅着嘴羡慕,说“武汉这流量,大西北羡慕不来。”别说了,每年都是高峰,每年都是考验,运力上涨、服务质量跟着磨练,大交通惯性都是用脚丈量的。
那些返乡与离家的身影,在汉口火车站地铁出口一晃而过,背着大包的大学生脸上写着“放假就得浪”,老人拄拐还不忘跟随孩子步伐,万民如潮。武汉地铁职工边盯监控边唠嗑:“其实还有余地,说不定等明年双节会更猛。”武铁的老调度员嘿嘿笑,“反正我们加车加到你们不想走为止。”天河机场那边,两个保洁阿姨说,“这趟节送出去的行李箱都能装满汉口火车站广场。”老师我一边听都能想象出来,今年单单是拖着箱子路过扫码的大爷小妈,怕得配一双耐磨鞋才抗得住双节冲击波。
转头又听说,地铁线网扩容还没到尽头,不久又要搞新换乘站,可怕的不是线路拉长,而是客流暴增竟成了新常态。每每说起这个,有经验的武汉人都乐呵,“早几年嫌武汉没什么人气呢,现在倒好,哪里都是人从众。”连小卖部老板都学会提前进货,果汁、小吃摆得满满当当,不怕没人来,最怕人来太多。地铁司机下班路上叮嘱同事,“记得看清下一个大站,别让旅客走神坐漏了。”生活里忙碌、挤压、笑闹、抱怨串作一团,你说这不是地铁线网增长的真实写照还是什么?
老师每年都会重复那句不换的话:大城市的地铁客流纪录,不是静悄悄堆砌的数据,而是真人们用奔跑、拥挤、焦急、等待和期待组装起来的巨大浪潮。假期变长,通勤混杂得厉害,谁都逃不过一趟热闹又拥挤的归途。每一个客运高峰的纪录,都是下一个城市故事的序章,武汉今年还会继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