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掉一百亿,卖楼自救,昔日十强车企深陷危局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都很熟悉的那个日本汽车品牌日产,对,就是那个生产轩逸、天籁、奇骏的日产,现在遇到了大麻烦,已经到了要卖掉自己总部大楼来换钱的地步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道消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亏掉一百亿,卖楼自救,昔日十强车企深陷危局-有驾

一个曾经在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上能排进前十的巨头,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我们大家好好聊一聊。

这事儿其实酝酿了有段时间了,早在今年五月份,市场上就有风声说日产手头紧,可能要卖楼。

但很多人当时没太当回事,觉得这么大的公司不至于。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产汽车已经正式宣布,要把他们位于日本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给卖掉,售价是970亿日元,换算成我们人民币,大概是45亿元。

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深陷亏损泥潭的大企业来说,可能就是一笔救命钱。

当然,日产也不是说卖了楼就立马卷铺盖走人了。

他们采用了一种在商业上很常见的操作,叫做“售后回租”。

简单来说,就是先把大楼卖给别人,拿到一笔现金,然后再从新主人手里把这栋楼租回来,继续在里面办公。

这样一来,公司还是在老地方,员工们上班的地点也没变,但身份变了,从“房东”变成了“租客”,以后每个月都得按时给新房东交租金。

日产的高层在发布会上说,这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把固定资产盘活成现金,用来投资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

话是这么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就一个字:缺钱。

那么问题来了,日产到底缺钱到什么地步了呢?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财务报表,那上面的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在刚刚过去的2024财年,日产的净利润直接由盈转亏,一下子亏损了6709亿日元。

要知道,上一年他们还赚了4266亿日元,这一来一回的差距,简直是断崖式的下跌。

而进入到2025财年,这个窟窿非但没堵上,反而越来越大。

亏掉一百亿,卖楼自救,昔日十强车企深陷危局-有驾

光是上半年的六个月时间,日产就净亏损了2219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超过了一百亿元。

算下来,平均每个月亏掉十几亿,每天一睁眼,好几千万就没了。

这种烧钱的速度,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钱都亏到哪里去了?

归根结底,还是车卖不动了。

汽车公司嘛,不靠卖车,还能靠什么呢?

今年上半年,日产在全球的汽车销量下降了7.3%,只卖了148万辆。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他们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

上半年的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暴跌了17%,只卖出去了大约28万辆车。

要知道,中国市场曾经可是日系车的“利润奶牛”,很多日系品牌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爱买日产了?

我想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答案。

这几年,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得太快了。

无论是车里的那块大屏幕,还是各种智能化的驾驶辅助功能,或者是内饰的设计和用料,国产车都把标准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相比之下,你再去看一些日系车,感觉就像是上个时代的产品,设计保守,配置落后,智能化更是无从谈起。

当消费者有了更好、更便宜、更智能的选择时,为什么还要为那些老旧的技术和品牌溢价买单呢?

市场的选择是最诚实的,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正是这个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

面对如此巨大的经营压力,日产也开始了艰难的自救。

亏掉一百亿,卖楼自救,昔日十强车企深陷危局-有驾

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重组计划,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节流”,把成本降下来。

怎么降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关工厂、裁员工。

按照计划,到2027年,日产要把全球的17家整车工厂裁撤到只剩下10家。

同时,在2024到2027年这几年里,总共要裁掉两万名员工。

两万个工作岗位,背后就是两万个家庭,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痛苦的决定,但也反映出日产所面临的困境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除此之外,各种削减开支,甚至连原先计划要建的电池工厂项目都给取消了。

可以说,为了活下去,日产已经顾不上长远发展,先把眼前的血止住再说。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接盘日产总部大楼的,是一个由中国公司支持的财团。

这家中国公司叫敏实集团,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一家中国企业,买下了日本汽车巨头的总部大楼,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

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版图上,力量的天平正在发生倾斜。

过去,我们是学习者和追赶者;而现在,中国不仅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场风波中,还有一个角色值得一提,那就是雷诺。

很多人都知道,雷诺和日产曾经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亲密战友,雷诺一度是日产的最大股东。

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内部矛盾,双方闹得不欢而散,联盟关系名存实亡,雷诺也逐步减持了日产的股份。

按理说,分家之后应该两败俱伤才对,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日产为亏损百亿而焦头烂额的时候,雷诺发布了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和销量都在稳步增长,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这个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反思,当一个庞大的联盟变得僵化,无法适应市场变化时,分开或许对彼此都是一种解脱。

这也从侧面说明,日产今天遇到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大环境不好,更多的是自身在产品、战略和市场反应上出了大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