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车圈有个大新闻炸锅了——赛力斯一年狂赚624亿!这钱咋来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全靠5000台机器人在工厂里“死磕”,还有一群以前买奔驰宝马的人,现在转头就给问界刷卡。这波操作,简直把“省钱、省时间、省心烦”玩明白了!
先说说那5000台机器人的事儿。以前路过汽车工厂,总能看见工人师傅们汗流浃背地拧螺丝、装零件,累得直不起腰不说,偶尔还会因为手滑出点小误差。现在赛力斯的工厂里,机器人成了主力军,三班倒连轴转都不带眨眼的。你猜零件误差能控制到多少?头发丝那么细!就这精度,以前想都不敢想。
有回我去参观,看见机器人给车身打胶,那胶线直得跟用尺子量过似的,宽窄误差不超过0.5毫米。师傅说,以前人工打胶,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动,还总有人手一抖就多挤了点胶,得返工擦掉,光这一项每天就浪费两三个小时。现在机器人干活,返工率几乎降到零,省下的材料费、工时费加起来,一年就多赚出好几个小目标。
更绝的是机器人的“排班表”。白班1000台负责焊接,中班1500台专攻装配,夜班2500台集中搞质检,24小时连轴转不停歇。以前一条生产线一天顶多产100台车,现在机器人盯着干,一天能出300台,效率直接翻三倍。成本降了,产量还提了,这利润能不往上冲吗?
再说说车卖得有多火。以前提到高端车,大家脑子里都是奔驰GLS、宝马X7,动辄上百万。现在赛力斯直接把问界M8、M9挂到40万、50万的价位,结果呢?以前买豪车的人,进店看一眼就刷卡。我邻居王哥就是这样,开了五年宝马X5,上个月换了问界M9,他说:“后排能躺平看星空顶,智能驾驶比老司机还稳,花一半钱享受到更舒服的配置,何必跟钱过不去?”
为啥豪车车主愿意转头?说白了就是“性价比”戳中了心窝子。问界M9的鸿蒙座舱,语音控制能精准到“打开右后窗三分之一”,比宝马的语音助手机灵多了;后排的零重力座椅,按摩功能比奔驰的还多三个档位。更关键的是,40多万的车,配齐了空气悬架、激光雷达这些以前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谁看了不心动?
这背后还得说重庆给的“神助攻”。当地政府直接划了块地给赛力斯当工厂,还拉来电网公司专门建了变电站,保证工厂24小时不断电。最绝的是零件供应链,电池厂、轮胎厂、芯片厂全围着赛力斯的厂子建,最近的步行只要10分钟。
有回跟采购部的人聊天,他说以前从外地调零件,路上得跑三天,遇上堵车还得延期。现在上午10点下单要1000个刹车片,下午2点就送进厂了,库存都不用多囤。算下来,光物流费一年就省了2.3亿,零件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到12天,资金活泛得很。
售后服务更是打了场“闪电战”。老豪车修个车有多麻烦?我表哥的奔驰S级换个尾灯,4S店说要等德国原厂发货,一等就是20天。问界呢?因为零件厂就在旁边,换个保险杠当天就能搞定。有次我开着问界M8蹭了下墙,早上送修,中午就取车了,连午饭都没耽误。
消费者心里跟明镜似的:同样的钱,能买到更智能的车,修车不用等,保养还便宜,凭啥不选?去年问界M8卖出12万台,M9刚上市三个月就订出5万台,这数据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厂里的机器人还在三班倒,问界的新车一台台往外出,624亿的利润背后,其实是把“用户怕麻烦、怕花钱、怕耽误事”的心思全琢磨透了。以前大家觉得国产车比不过进口豪车,现在呢?赛力斯用机器人把质量提上去,用供应链把成本压下来,用服务把体验做上去,硬生生在高端市场撕开个口子。
家人们,要是换车,你会考虑这种“本地新朋友”吗?反正我觉得,以后买车,比的可能不是车标多响亮,而是谁能让咱花得少、用得爽、省心得多。你们觉得呢?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