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回家后一直哭,说教练太凶了,再也不敢去练车了。”成都的付先生谈起女儿的学车经历,语气中满是心疼与无奈。今年8月,他19岁的女儿付同学满怀期待地开始了驾校学习,却没想到第一次上路练习就遭遇了教练的怒吼和拍打方向盘,这给小姑娘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 事件回顾:从期待到恐惧的学车之路
2025年7月底,趁着暑假时光,付同学在离家仅数百米的“路安铄辰”驾校报名学车。驾校承诺“随到随练,一人一车”,还保证“教练态度很好很温和,不会打骂人”。这些承诺让付同学安心缴纳了1800元培训费,选择了自动挡课程。
报名后,付同学认真准备科目一考试,每天专注地做着理论题。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14日,她以90多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这一刻,她对未来的驾驶学习充满了期待。
然而,美好的期待在三天后彻底破灭。8月17日早上,驾校的一名女教练准时来到付家门口接她去练车场。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练习会成为付同学不愿回忆的经历。
“教练在车上拍方向盘,下车后站在车前拍引擎盖,还把她一个人丢在车上自己练。”付先生转述女儿的话时,语气中难掩愤怒,“我女儿说当时被吓惨了,教练的声音大到让她不知所措。”
当天下午回家时,付同学是哭着进门的。无论父母如何劝说,她都坚决表示再也不去练车了。曾经对驾驶学习的期待,已然被恐惧所取代。
💔心理创伤:看不见的伤害更值得关注
驾校学习本应是掌握技能的过程,但当学习环境充满恐惧和压力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付同学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学员都反映在学车过程中遭受过教练的言语暴力或不友善对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驾驶本身就会产生一定压力,如果再加上教练的不当言行,很容易形成心理阴影,甚至影响未来的驾驶信心。这也是为什么付先生如此坚持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原因——他不仅在乎经济损失,更在乎女儿的心理健康。
⚖️ 退费纠纷:两种方案背后的争议
事发后,付先生找到驾校的杨校长。校长承认“教练态度不好,吼了一下,本身是教练的问题”,并表示可以更换教练甚至由亲自教学。但付同学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坚决不愿继续学习。
在要求全额退费时,双方产生了分歧。驾校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全额退费,但必须注销付同学已通过的科目一考试成绩;
二是保留科目一成绩,但需扣除45%的培训费作为违约金。
付先生无法接受这两种方案。他认为,这并非“自身原因”解除合同,而是因为驾校未能提供符合约定的培训服务,责任在校方而非学员。
查阅双方签订的合同,确实规定:“自身原因提出解除合同,属学员重大违约行为”。但合同同时规定,如果学员信息成功注册后解除合同关系,学员承担的违约金为已缴学费,驾校不再退还任何费用。
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当驾校提供的服务与承诺不符时,学员是否还应受这些条款约束?
️🏛️ 相关规定:学员权益有法可依
据了解,成都市交通委员会曾拟定机动车驾驶培训协议范本,其中明确规定:培训过程中,学员若不适应教练的教学方式,有权要求更换教练员。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果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约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还指出因学员自身原因终止培训的,除了支付已产生的费用外,最多只需额外支付100元违约金。这与驾校要求扣除45%违约金的做法相去甚远。
🔍行业现状:驾培乱象亟待整治
付同学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驾培行业屡被曝出各种乱象:额外收费、教练态度恶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时有发生。
许多学员反映,部分教练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不送烟送酒就不好好教;还有的教练教学态度急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让学员战战兢兢,反而更容易出错。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驾培行业监管不到位、教练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行业竞争无序等问题。随着学车人群的年轻化,传统的粗暴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被接受,驾培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最新进展:职能部门介入协调
好消息是,付先生已将此事投诉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已介入调查并正在积极协调处理。
与此同时,驾校杨校长表示会处罚涉事女教练,可能扣除其900元工资。但对于付先生的退费要求,校方仍坚持原有立场。
这起纠纷的最终处理结果,将对类似案例产生示范效应。如果职能部门支持学员合理诉求,将促使驾校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教练素质;反之,则可能让驾校更加有恃无恐。
💡学车避坑指南:如何选择驾校和维护权益
基于此事件,为准备学车的朋友们提供以下建议:
选择驾校前多方考察,通过亲友推荐、网络评价等途径了解驾校口碑;
仔细阅读培训合同,特别关注退费条款、违约金比例等细节,对不合理条款要敢于提出修改;
保留好缴费凭证、合同等证据,必要时对沟通内容进行录音;
遇到教练态度恶劣或其他不合理情况,及时向驾校管理层反映,要求更换教练;
若与驾校协商无果,可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
学车过程中不要过分畏惧教练,保持平和心态,记住学员有权益获得耐心、专业的指导。
🌟期待转变:驾培行业需要更多尊重与理解
学车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它不应该成为一段痛苦的回忆。教练与学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学员应该认真学习和尊重教练,教练也需要耐心指导和尊重学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驾培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师徒式”教学向现代化的“服务式”培训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减少纠纷发生。
付同学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期待通过此事件的妥善处理,能够推动驾培行业的规范发展,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驾驶技能。
您对驾校退费纠纷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学车经历和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