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国内一线车企生存率的最新预测!
一汽集团:生存率100%,这个数字先别信太快。
东风汽车:也是100%,听着挺炫,不过这个数据要打点折扣,市场这个江湖,没什么永远。
长安汽车:同样是100%,我还真怀疑是不是统计口径差不多。
这里面大概率是央企的铁饭碗作祟吧。
你知道,我之前翻了下笔记,长安的车型其实竞争力还行,但和自主品牌比起来,还是偏保守。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东风推出的星海V9。
你看它的定价,门槛只有14.99万起,别说普通家庭,普通工薪阶层都能考虑。
我还特意对比了同级的别的车——比如别克的GL8、传祺的E8。
实话说,星海V9的三个特色,挺炸的:
一、它那个第三排可以下沉,座椅还能变平,就像百变魔术空间一样。
你想啊,小朋友坐着玩沙发,回家开车变成休闲区,完全一点不夸张。
二、它后备箱居然能装到2616升?
对,中文我都数着呢,长长的后备箱,二排还配了加热、通风,甚至有按摩座椅,差点以为是豪华车。
问题来了,这个配置和同级别那些标配哪个差了?
没细想过,或许它在空间利用效率上,确实用心到家(这段先按下不表)。
三、最让我折服的,是它用的马赫电混系统。
理论上,综合续航能跑1300公里,纯电续航200公里,油耗我估算,十公里几毛钱——比起那些传统油车,经济性是真的拉满了。
我知道有人会说,这车看起来挺厉害,但能销几台?
月销几台?多不多,反正我身边的朋友说:
还真没见太多人推荐,属于‘口碑还在成长中’的阶段。
这个点我也讲个笑话:好像还真有人在店里问:14.99万买MPV,是不是要想破产?
折扣还没那么大吧?我估摸着,卖得动还是看用户反应。
市场永远在变,去年还觉得新能源车价格不会掉,现在倒觉得它们开始往亲民线靠拢了。
倒不倒?这个不好说,但我觉得,消费者的观感很重要。
比如说,我的一个修理工,他说:
自从店里多进新能源车,维修单变多了,不过修起来插拔电池,比换个机油麻烦多了。
这让我反思:生产成本差异挺大,供应链的玩儿法也很关键。
一条裤子,也能比喻成供应链上的一道纽扣。
要保证零部件充足,得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和成熟的制造工艺。
像星海V9用的那个电池,听说是国产的某个大厂,但我也猜测,没真细查,不知道供应是不是还存在卡壳风险。
你问我:
这车的保值率会高吗?
我算算,大概是60%到70%?这是个粗糙数字,毕竟款式新,不算最终数据,但我觉得,豪华配置和价格亲民加持,应该不会差太远。
汽车行业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研发方面,很多公司都在用生活比喻解释——
就像做菜,怎么搭配原料,决定了最后口味。
你看那些自主品牌,强调创新设计,我觉得还得看质量变不变,毕竟用户还在意用车体验。
说回来,你觉得,像星海V9这样的平价豪华能占多大市场?
我有个抛砖引玉的问题:这个中大型插混MPV的亲民价格到底会不会让那些高端牌子变得没市场?
想象一下,普通家庭点个外卖,还没多想,车上就能享受像豪华酒店一样的待遇。
另一方面,行业里有句话,我一直不太认同,但也不敢全否:
你能买得起这个车,说明你也能买得起那个更贵的。
现实中,谁还没个预算线?
我觉得,汽车的卖点肯定会落在性价比和实用性上。
而且,我特别担心的,是那些一窝蜂买豪华配置的车主,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我在想:
你有没有注意到,市场虽然渐趋理性,但一定程度上,品牌的魔力和认同感还得靠时间验证。
星海V9可能只是个节点,但谁能精准把握消费者的高端出行自由这个小梦想?
(这段先按下不表)
到还是得问一句:
这么多新车、新玩法,是不是也让你觉得,未来的汽车会不会大不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