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280匹自律”了!从1988年的“君子协定”到2024年的“躬匠精神”,这才是真相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给作者一个关注吧!下次更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咯~感谢喜爱,继续努力!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保有率的节节攀升,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也水涨T高。
01
每次出点啥交通事故,网上立马就开吵。
吵来吵去,总有人会抛出一个“观点”:
说你看人家日本车企,上世纪90年代就懂了,搞“君子协议”,自愿把马力限制在280匹。
牺牲了性能,换来了安全,还降低了死亡率。
这话说得,要多高尚有多高尚。
一群逐利的资本家,在没人拿枪指着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利润,集体“向善”?
这故事听着就有点违背人性。
但凡对日本企业近年的“光辉事迹”稍有了解,都得犯嘀咕。
从小林制药的药品造假,到三菱电机的质检舞弊,再到东京电力公司“鞠躬”排核污水。
这“道德光环”早就碎一地了。
咱今天就来把这个“280匹神话”的皮扒了,看看这场被吹了快30年的“数字游戏”,到底是怎么回事。
02
要说这事,得倒回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
那会儿的日本,经济泡沫吹得正高,整个社会都透着一股“躁动”。
汽车市场也一样,陷入了疯狂的“马力竞赛”。
你出个200匹,我下个月就敢出220匹。
大家都在憋大招,看谁的车更快、更猛。
但车造得快了,马上就带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暴走族”。
这帮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开着非法改装的汽车、骑着拆了消音器的摩托,成群结队在午夜的街头狂飙。
制造的噪音就不说了,关键是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率,噌噌往上涨。
这帮人规模有多大?
根据日本警察厅1980年的调查数据,全国有754个“暴走族”团体,成员多达38902人。
快4万人天天在马路上“作妖”,老百姓怨声载道,媒体天天追着骂。
最后,这口大黑锅,自然就扣到了车企头上。
“要不是你们把车造这么快,他们能去飙车吗?”
舆论的压力,山一样就压过来了。
03
光是老百姓骂,车企还能扛一扛。
但更要命的是,日本政府,特别是运输省,也开始盯上这事了。
官员们已经在正儿八经地讨论,要不要出台强制性的法规,从法律层面,给汽车的马力和速度“上锁”。
这下车企可真坐不住了。
让政府出手,那可就没“弹性”了。
到时候标准定多少、怎么罚,可就由不得自己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988年,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站了出来。
它牵头,把丰田、日产、本田这些大厂的头头们都叫到了一起,搞了个“君子协定”。
注意,这是个“握手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全凭“自律”。
内容主要就两条:
第一,以后在日本国内销售的量产车,“标称马力”不得超过280匹(准确地说是280 PS,约276英制马力)。
第二,所有国产车必须安装电子限速器,最高时速锁死在180公里/小时。
04
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公关。
车企们摆出一副“我们知错了,我们改”的诚恳态度,主动“自宫”,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一看,行啊,你们都“自律”了,那我就不强监管了。
社会舆论也瞬间反转,掌声一片,夸车企“有良心”。
车企们用一个“表面妥协”,换取了实际上的“经营自由”。
这招“以退为进”,玩得实在是高明。
但“神话”终究是“神话”,是用来打破的。
这个“君子协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皇帝的新衣”。
大家“自律”地遵守着“标称280匹”的纸面规则,背地里却一个比一个不老实。
05
这个“谎言”最明显的破绽,出现在海内外市场的“双重标准”上。
最典型的例子:三菱3000GT(在日本叫GTO)。
这款车,在日本本土卖,宣传册上清清楚楚写着“280匹”。
可一模一样的车,换个标,出口到美国,马力瞬间“解锁”,标称320匹。
发动机硬件、涡轮,啥都一样,就因为卖的地方不一样,马力凭空多出40多匹。
你说这280匹,是真是假?
这种“海外标真、本土标假”的操作,不是个例,而是行业惯例。
06
“双重标准”还只是开胃菜,“本土虚标”才是JDM的“精髓”。
那个年代的JDM性能车粉丝,都懂一个“潜规则”:
宣传276,实际都更强。
这成了车企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数字游戏。
比如大名鼎鼎的“战神”——日产Skyline GT-R R33和R34。
搭载的RB26DETT发动机,官方标称280匹。
可全世界的马力机(Dyno)测试都显示,这台发动机“素车”状态,马力就轻松突破320匹。
还有丰田Supra RZ,那台2JZ-GTE发动机,也是“标称280,实测320+”。
马自达的RX-7、斯巴鲁的翼豹WRX STi、三菱的Lancer Evo...
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默契”地把马力标在280匹的红线上,但实际动力一个比一个猛。
这在当年,根本就是个公开的秘密。
07
如果说“虚标”还是藏着掖着。
那“协定”本身留下的“后门”,就更是赤裸裸地打脸了。
这个“君子协定”有一个默许的条款:
它只约束“量产车”,不约束“限量版”和“特别版”。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骚操作”。
本田NSX-R、丰田Supra RZ(后期版)...这些“限量发售”的车型,马力早就突破了280匹的上限,但人家就以“限量”为由,规避了争议。
看明白了吗?
所谓的“全行业自律”,从头到尾就是个筛子,到处都是窟窿。
大家只是需要一个“280匹”的遮羞布,来应付政府和社会舆论。
至于遮羞布下面,大家继续该怎么卷就怎么卷。
08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集体骗局”,最后居然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营销奇效”。
“协定”搞了几年后,日本车企发现,这事儿太划算了。
“标称280匹,实际320匹”这种“藏着实力”的做法,非但没有降低消费者的热情,反而塑造了一种“低调强悍”的JDM神话。
全世界的粉丝都为之疯狂。
“你看日本人多牛,为了遵守规矩,硬是把一台320匹的发动机‘封印’到280匹卖给你。”
“这车有潜力啊!买回来刷个程序就‘解封’了!”
这种“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加上“under-promise, over-deliver”(低承诺,高交付)的快感,让JDM性能车在全球爆火。
这恐怕是JAMA的官僚们当初发起“协定”时,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
一场为了规避监管的“公关秀”,最后歪打正着,成了一场持续十几年的“品牌营销”。
09
那这场号称“保障安全”的协议,到底对降低事故率有没有用呢?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协议”实施的十几年里,日本的道路死亡率确实下降了。
但是,事故率并没有显著降低。
《日本日报》等媒体早就明确指出,死亡率下降,功劳在技术进步——是ABS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高强度车身结构这些“被动安全”技术的普及,救了更多人的命。
这跟那条“280匹”的纸面红线,没有直接关联。
到了2004年,JAMA(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前主席自己都站出来承认:“未发现马力与事故率存在直接关系”。
这番表态,算是官方自己给“君子协定”敲响了丧钟。
10
就在同一年(2004年),有一家车企“第一个”站出来,“撕毁”了这层窗户纸。
那就是本田(Honda)。
他们公开发布了新款的本田Legend(国内叫“里程”),搭载J-Series V6发动机,马力堂堂正正地标上了——300匹。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君子协定”就此寿终正寝。
几年后,日产推出了“战神”GT-R R35,起步就是485匹;雷克萨斯LFA更是高达560匹。
那场持续了16年的“280匹数字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
11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这个故事。
所谓的“280匹神话”,跟“道德”和“自律”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它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最优解”:
对政府:堵住了悠悠众口,做了“姿态”。
对企业:避免了更严的监管,还意外收获了“营销红利”。
对消费者:得到了“解封”的快感和“藏实力”的精神满足。
一场多方“共赢”的集体表演,唯一的输家,可能就是那些真正相信“自律”二字的人。
12
更可悲的是,这种“轻视规则、糊弄数据”的“协定精神”,并没有随着2004年的终结而消失。
它反而像病毒一样,从“马力”扩散到了“安全”、“环保”、“质检”等所有领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2024年,看到日本车企的“造假大联播”。
2024年1月,丰田被曝出柴油引擎测试造假,暂停了10款车型的出货。 调查发现,他们用的是“非量产软件”去跑测试,专门为了数据好看。
这事还没完。
2024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一份通报,更是震动全球。
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这5家巨头,被发现在碰撞数据、刹车测试、发动机功率测试等方面,存在集体舞弊和造假行为。
《东京新闻》的社论直言不讳:“整个行业存在轻视规则的风气”。
13
从1988年的“280匹”,到2024年的“集体造假”。
所谓的“日式自律”,不过是又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营销话术”罢了。
这也顺便打破了另一个“神话”——“日本本土版产品质量优于国际版”。
曾几何时,多少人专程跑去日本抢购马桶盖。
但事实是,松下全球所有的洁身器,基本都由杭州工厂生产。 中国版为了适应干湿不分离的环境,还特意强化了防水性能,价格反而更低。
14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国产新能源车的“性能与安全”之争。
有人还在拿“280匹神话”当正面教材,呼吁国内车企“自律限速”。
这真是选错了老师,拜错了菩萨。
日本车企的案例,恰恰从反面告诉我们:
脱离了严格、透明、强制性监管的“行业自律”,最终必定会沦为一场自导自演的“造假游戏”。
真正的汽车安全,从来不是靠“君子协定”这种遮羞布。
而是要靠实打实的主动安全技术(AEB、LCC),靠更坚固的被动安全结构,靠更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更严格的法律监管和驾驶员教育。
毕竟,真正的安全,是造出来的,是管出来的,而不是“商量”出来的。
创作声明:
本故事来源:【JAMA(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开资料、《日本日报》历史报道、《东京新闻》社论 、《CarThrottle》、《CarBuzz》等汽车垂直媒体报道,以及新华网、央视新闻关于2024年日本车企认证舞弊的公开资料 】,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通用观点文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通用观点文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