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的核心变化之一就是当电动车时速超过25公里时会自动断电。
此规定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尤其是对外卖员群体,影响更为显著。
新规的出台有着充分的安全考量。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速度超过25km/h时,交通事故的致死率非常高 。
此前,很多电动车被非法改装解除限速装置,这极大破坏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威胁骑乘人的生命安全。此次引入“超速断电”机制,当车速超过25km/h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从物理层面杜绝超速可能,能有效遏制超速行驶带来的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除了时速超25公里自动断电外,新国标还有诸多重要调整。在防篡改方面,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防止非法改装。在车辆材质上,规定塑料总量不得超过整车的5.5%,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降低火灾风险;使用铅酸蓄电池的整车质量上限提升至63kg,提升续航能力。
此外,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安装北斗模块,可提供经度、纬度、速度、定位时间等信息,为车辆安全和管理提供更多保障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新规实施后购买的新车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减少因车辆自身隐患导致的事故和火灾风险。但也有消费者担心新国标车辆的骑行体验,比如速度受限后,通勤时间可能会变长。
不过,消费者已购买的旧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
而外卖员群体受到的冲击则更为直接。外卖配送讲究时效性,对速度有较高要求。新规实施后,外卖员的配送速度被限制在25公里每小时以内,原本能快速送达的订单,如今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规划路线、计算配送时长。以往靠速度争取更多订单量的方式不再可行,他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节奏,甚至可能面临收入减少的情况。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新国标促使电动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生产出更符合安全标准、性能更优的产品,推动整个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但短期内,企业可能需要调整生产线,消化旧库存,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电动车新规时速超25公里自动断电等规定,虽然在短期内给部分群体和行业带来了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火灾事故、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适应新规的过程中,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找到平衡安全与效率的方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