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过半,长安汽车放出了一份让人忍不住皱眉又点头的半年成绩单——销量的数字好看得很,利润的数字却忽高忽低,怎么看都让人心情复杂。
大家是不是都纳闷,这汽车卖得热火朝天,怎么到了钱袋子里,反倒没那么舒坦?
难不成,是钱都在“别人”那兜着跑了?
这就像饭店生意红红火火,满桌子订单,结账的时候老板却坐在厨房偷偷叹气:“我的毛利呢?”
到底怎么回事,这背后有没有咱吃瓜群众看不见的玄机?
别急,跟着我一层层扒开,看看长安汽车这半年,到底是风景这边独好,还是暗流涌动,故事才刚刚开始。
先看销量。
135.5万辆,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扣掉所有不确定灰色地带后,妥妥创下了近八年来的纪录。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45.2万辆,同比居然暴涨49.1%,在行业里算啥水平?
高出平均线不止一丢丢,人家各家还在追着新能源赛道摔跤的时候,长安的新能源驱动已经跑进了中长跑领跑圈。
就6月份一个月,新能源破10万辆,不夸张地说,销量排行榜上直接迈了一大步。
啥叫市场认可度?
数据会说话——深蓝50万台、启源Q07单月3万多单,背后哪只是几组数字,更像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能源阵地拉锯战。
这画面啊,想想都带点热血动漫既视感。
新能源这边腥风血雨的局,长安像老牌劲旅,不靠嘴炮,直接上牌面。
你可能会想,这么猛的销量,为啥总收入反而同比下降了5.25%?
营业收入只有726.91亿元。
这里面水有多深,咱们慢慢捞。
利润呢?净利润22.91亿元,同比下滑达到19%多。
看着有点扎心。
不过,有意思的是——扣非净利润却同比涨了超1/4,毛利率也从13.8%磨磨蹭蹭涨到14.58%。
有人要问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边利润降,一边主营业务净利润竟然升?
仔细一扒,这锅里确实有猫腻。
非主营业务(卖股权啊、理财产品啊……)少搞点,扣掉这些花边项目,主业那块反倒更稳更能赚钱,这算不算是好事呢?
角度对了就成彩虹,角度不对就是一道谜题。
这里面还有个搅局大boss,那就是行业的内卷。
想想现在哪个网红不天天挂嘴边“你卷我卷大家卷”,卷到产品、卷到价格、卷到促销,汽车行业尤甚——明面上销量冲天,背地里利润一瘪再瘪。
中国汽车上半年整体利润率只有4.8%,比重工业平均水平还低,这在制造强国历史上也是难得的“反向奇观”。
浑水摸鱼早成了常态,价格战、补贴战拆台不断,估计厂家们早在会议室里“连夜大促”,但利润还是得跟着市场打折。
这剧本,怎么看都带点黑色幽默。
见怪不怪,市场真是躺着挣钱?
想啥好事呢……卖车卖成慈善,那可不是长久之计。
说到痛点,咱还得说说现金流。
长安这一回几乎“亲自下场”做行业老大哥。
自从新规要求供应商账款不许拖太久——最长60天,长安带着一众头部车企签字画押。
然后你就看到了账面上那道扬眉吐气的新风景:
今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和票据余额比年初少了整整31%,周转效率说翻就翻,50天的差距摆哪儿搁着。
但“铁树开了花”的背后——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高达86.07亿元,前半年还在流水进账34个亿,今年咋倒流去了?
说白了,这就是主动掏腰包,先把上下游小伙伴的钱结算得痛快。
用大白话说,牺牲自己小金库的弹性,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照顾周围。
你要问值不值?
产业链协同发展,央企带头,重庆这个汽车重镇不就靠这股气儿活着嘛。
只要整个底盘稳了,有韧劲儿的生态圈才拖得动“世界长安”的大梦想。
这招你可以说豪迈,但也绝对是时势所迫。
厂商上下游的生死局,牵一发而动全身,长安说少赚就少赚了,先让伙伴喘口气,明天说不定大家还能一起干票大的。
这背后是“链主”的责任重压——你不做,别人也不敢做,只有顶着压力站出来,行业才能慢慢熬出头。
技术路线层面,长安现在赌的是“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重庆本地新能源产业链已经搭起来了,电池、电控等一众供货厂商集中安家。
靠着这阵东风,本地高端就业批量制造。
算一算可就业岗位,某种程度等于又安抚了一批“锅里有肉”的打工族。
摩拳擦掌的同时,大家把目光盯在海外。
长安泰国罗勇工厂、欧洲市场布局不是玩票,一副“我为全球化狂”的架势。
重庆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随着国际战略升级愈发硬气。
更有趣的是,长安这些年没少在研发上下本钱。
重庆汽车制造基地早就不满足做“螺丝钉”,眼下它和全国研发向智能网联、新能源创新转型,在标榜“技术长安”,更想拿下“世界长安”的通行证。
这家车企163年老底子,过去一年还发起比亚迪似的创新动员,打出一手技术牌。
赛道在变,玩家换了,江湖规矩依然在——谁能拉出新科技的彩蛋,谁就掌握话语权。
不过话说回来,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赢家,行业里也不存在铁打的利润。
眼看市场内卷化一刻不停,刚挣点眉眼钱,马上又被卷平。
同行不是冤家,是彼此拉扯自救的“难兄难弟”——今天长安给出行业解法,明天同行就有新花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卷啊卷。
但新规的推行、产业链协同的加强,这些举动虽短暂让公司口袋薄了点,却积攒着一口“长命功德”的底气——只要风暴过后,站在舞台上的,才有机会坐拥春暖花开。
如今回头看,长安汽车这半年,像极了有担当的兄长,虽然账本数字不算炸裂,但道义、人和都挣足了。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责任感值几个钱?
短期来看赚得少点,但长期拥有行业伙伴、生态稳盘的资本,值多少没人能算清,但历史一定会给出答案。
讲真,当市场万马奔腾、高速变化,且看谁能把握大势而不被裹挟。
至于下一个八年,长安会不会继续稳居前列,靠的还是技术沉淀、上下游团结、敢于亮剑的魄力。
故事远没完结,一场汽车产业的内卷风暴刚刚翻篇下一章——留待你我继续见证。
你怎么看待长安汽车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局”的壮举?
快来说说,真是高情商的央企担当还是不得已的无奈?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