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江苏一家企业定设备,赶上大雾天,能见度极低。 到了企业,我顺口问负责人,这种天气政府部门会要求你们停工停产吗? 对方很干脆地回答:“不会,我们通过了环评,又是机械加工,不产生废水废气,政府不会随意让我们停。 ”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同样的问题,两地的答案天差地别。
最近爱玛电动车把厂子从商丘整体搬到了江苏丰县,这事儿在商丘闹得沸沸扬扬。 这家在商丘扎根了近二十年的老厂,怎么说走就走了?
爱玛搬厂可不是小事,投资额高达30亿。 商丘那边的工厂年产能有250万辆,这次搬迁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
爱玛搬迁的直接原因,是商丘市的规划调整。 按照《商丘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爱玛工厂那块地以后要变成城镇住宅用地和教育用地,工厂没法再呆下去了。
但规划调整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是企业对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的综合考量。 说白了,就是哪里更能让企业赚到钱、更好地发展。
丰县是“中国电三之都”,电动车产业发展了二十年,产业链不是一般的齐全。 那里聚集了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和配套企业上千家,年整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电动三轮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电机市场份额高达95%。
在丰县,电动车配件出门就能买到,生产成本能降下来两三成。 这种产业聚集的优势,商丘目前确实比不了。
政务服务的效率对比更是明显。 丰县有个“丰县速度”的说法:去年底,当地一个产业链技改项目,从拿到施工、监理合同到办结施工许可证,只用了21个小时。
丰县对电动车企业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给出口企业做退税精细辅导,推行无纸化退税,这些都在优化营商环境。 他们还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反观商丘,环保管控显得严格得多。 只要天气预报空气要污染,马上就二级响应,要求全部停工停产,配套生产厂家经常因此停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爱玛搬到丰县后,新基地据说两个月后就能投产,一年能造300万辆车,还能提供5000个岗位。 这对丰县当然是好事,产业链更完整了,就业岗位多了,经济数据也会更好看。
但对商丘来说,滋味就不好受了。 虽然企查查数据显示商丘爱玛的参保人数是456人,远不到“上千人”,但毕竟有人会失业,政府的税收也会减少一块。 一个大厂走了,还可能带动一些配套企业跟着走,或者让想来的企业犹豫。
有商丘市民注意到,爱玛东边那条路叫“富商大道”,这路名现在听起来,有点耐人寻味。
商丘也在发展其他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 福田智蓝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商丘下线,2025年预计年产6万台,也拉出了从电池到充电桩的产业链,公共充电桩有5900多个。 除了爱玛,商丘还有小鸟、步步先等电动车品牌。
但爱玛的搬迁,依然给地方发展带来了启示。 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协调好,规划不能一拍脑袋就让企业措手不及。 产业集群真的很重要,它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 政府服务要跟上,得为企业提供好的环境和服务,不能等企业要走了才着急。
企业是现实的,它会综合考量哪里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在产业配套、政策支持、政务服务等方面更具优势的地方,自然更能吸引企业。
爱玛的搬迁,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区域布局的深刻变革,也提醒我们,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最终会用脚投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