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极氪 7X 在重庆完成 “车位到车位全程无人接管” 的挑战时,第一反应是 “这波选对了战场”。毕竟重庆的螺旋车库、无 GPS 隧道、立体环岛堪称智能驾驶的 “期末统考”,敢在这里公开测试,本质是对自身定位与技术实力的公开亮剑。要搞懂这场挑战的价值,得从车型定位、硬件底子到场景适配层层拆解。
先明确:极氪 7X 的市场定位,早就埋下 “闯重庆” 的伏笔
极氪 7X 的定价(22.99-26.99 万)和产品设计,精准瞄准了25 万级家用智能 SUV 核心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6。这个价位段的用户有个核心痛点:既想要比肩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体验,又得满足家庭出行的实用性 —— 比如窄车位泊车、复杂路况通勤、长途带娃的安全性。
重庆作为 “中国路况最复杂的城市”,恰好戳中了这类用户的焦虑点:地下车库拐不过弯、环岛被加塞、雨天过隧道导航失灵,这些高频场景正是极氪 7X 的攻坚目标。所以这场挑战不是炫技,而是对 “家用智能 SUV 实用性” 的直接验证,相当于告诉消费者:“你们怕的路况,我能搞定”。
硬件打底:能征服 8D 路况的智能配置,到底有多能打?
智能驾驶的可靠性,永远始于硬件冗余。极氪 7X 的配置单简直是为复杂路况量身定制:
1. 感知系统:31 颗 “眼睛”+ 激光雷达,实现无死角监控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 31 颗感知硬件(含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相当于给车辆装了 “360 度全景监控网”。重庆的螺旋车库宽度仅容一车通过,激光雷达能精准识别墙体距离,毫米级计算转向角度;雨天路滑时,毫米波雷达不受水汽影响,能提前 100 米探测对向失控车辆,这是纯视觉方案做不到的。
2. 算力平台:700TOPS 算力,比 “老司机反应快 10 倍”
100kWh 版本搭载的 Thor-U 芯片算力达 700TOPS,就算低配版的 Orin-X 芯片也有 508TOPS,相当于同时运行 10 台高端电脑。在重庆的多层环岛,车辆需要同时识别 8 条车道线、12 辆周边车的灯光信号,这种 “多任务处理” 全靠高算力撑着 —— 人类老司机的反应时间约 0.5 秒,而极氪 7X 的决策响应仅需 0.01 秒。
3. 补能与安全:900V 高压 + 潜艇级车身,无后顾之忧
900V 高压平台让充电 12 分钟就能补能 20%-80%,就算挑战中频繁启停耗电,也能快速回血;车身用 83.3% 高强度钢 +“穹甲结构”,万一在窄路发生剐蹭,也能保护乘员安全,这才是家用车该有的 “兜底思维”。
场景拆解:极氪 7X 的辅助驾驶优势,在重庆怎么 “实战”?
这场挑战的核心亮点是 “D2D 全程无人接管”,每个环节都对应着重庆路况的典型难题,也暴露了极氪的技术优势:
1. 地下车库→城市道路:解决 “出库即失灵” 的行业痛点
很多车型的自动泊车只能在固定车位用,但极氪 7X 能从地下车库自动泊出,直接衔接城市 NOA 领航。重庆的车库多建在山体里,信号差、坡度陡,它靠惯性导航 + 视觉 SLAM 技术定位,出库后瞬间切换到激光雷达感知,完全没有 “断档”—— 这对经常去商场、医院的家庭用户太实用了。
2. 隧道 + 环岛:无 GPS 也能精准决策
重庆的黄花园隧道长达 1.2 公里,内部无 GPS 信号,极氪 7X 靠激光雷达建图 + IMU 惯性测量单元导航,隧道内的分岔路口也能精准选道;遇到杨家坪环岛这种 “5 进 8 出” 的复杂路口,它的 Smart AI Agent 技术能预判周边车辆的加速、变道意图,博弈策略接近人类老司机,不会像某些车型那样 “不敢动” 或 “乱加塞”。
3. 螺旋车库泊入:把 “停车噩梦” 变 “无感操作”
来福士的螺旋车库坡度超 15 度,宽度仅 2.3 米,极氪 7X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 + 轨迹预演,一次性精准泊入,全程没有剐蹭轮胎。对新手或女司机来说,这简直是 “救星功能”—— 再也不用让家人下车指挥停车了。
争议与思考:这场挑战真的 “含金量十足” 吗?
客观说,挑战也存在待验证的点:比如未覆盖黄桷湾立交这种 “8D 迷宫”,直播中偶现 “冒险超车” 行为,AI 决策的激进性边界还需打磨。但不可否认的是,极氪 7X 证明了智能驾驶能从 “理想路况” 走向 “真实场景”。
对消费者而言,这场挑战的意义远超 “炫技”:它让 25 万级车型也能拥有高端车的智能驾驶体验,把 “重庆难开” 这种地域痛点,变成了技术卖点。更重要的是,极氪还把 D2D 功能 OTA 推送给老车主,这种 “持续进化” 的态度,比单次挑战更圈粉。
你们觉得极氪 7X 的表现能打几分?如果是你,敢让它在重庆带你通勤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