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风口逐步从“乘用车”转向“商用车”的当下,2025年的商用车底盘市场,正在迎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排位赛”。
从物流车、电动轻卡、氢能重卡到自动驾驶小巴,底盘这块“基础盘”变得越来越“高端化、智能化、平台化”。最近三个月,包括江铃新能源、比亚迪商用车、远程新能源、徐工汉风等头部厂商频频在底盘产品与技术平台上释放新动作——一场围绕电动化、氢能化、智能化与平台化的底盘升级战,已经悄然开打。
1.江铃悄然“上底盘”,轻客底盘平台进入量产周期
2025年6月,江铃新能源正式宣布其“EV-L平台”轻客底盘进入批量交付阶段,该平台面向物流、冷链、客运等多场景适配,支持纯电、增程和氢能多种动力系统。
技术亮点包括:
电驱桥一体化集成,整车布线减少35%
支持“定制轴距”,从3.3m~4.5m灵活调整
提供BMS+VCU+智能辅助驾驶域控一体式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江铃不仅能“造整车”,也要向“商用底盘平台商”转型,进一步参与到多场景运营市场的竞争中。
2.远程与丰田联手,“氢+电双平台底盘”今年落地
2025年5月,远程新能源(吉利商用车)与丰田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开发适用于N2/N3类重卡的“双能源底盘平台”。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平台的底盘架构为:
前桥采用双横臂+横向稳定杆结构,提升承载与操控性能;
驱动部分使用电驱桥+电池下沉式布局,重心更低;
针对氢能车型,底盘中置设计整合3个储氢瓶,总储氢量达56kg,续航超550km。
该底盘平台支持L4级自动驾驶改装接口,未来将在冷链、重载、高原运输等细分领域拓展。
3.比亚迪商用车出手“滑板底盘”,B-Platform即将亮相?
据内部消息,比亚迪将在2025年Q4推出一款面向城市物流的“商用滑板底盘”平台(B-Platform),该平台可实现车身与底盘解耦设计,针对“无人配送、智能搬运、末端物流”量身打造。
特点包括:
四轮独立电驱动,支持“蟹行模式”
可拓展至3.5吨及以下小型货运车
电池、驱动、电控均内置于底盘平台,实现模块级快拆换电
目前,B-Platform已完成在深圳某自动配送场景的实车测试,将成为比亚迪进军未来商用自动驾驶领域的关键突破口。
4.平台化趋势明确,商用底盘不再是“定制品”
过去,商用车底盘多为定制开发,平台化难度大。但随着新能源驱动系统的标准化与整车电子架构的集中化发展,商用车底盘也开始走向“平台可复制”路径。
以徐工集团为例,其在2025年推出的“汉风X新一代重卡底盘平台”,采用模块化主梁、副梁+集成动力仓的设计方式,仅底盘一项就具备:
7种动力组合(纯电、氢能、混动等)
5种轴距组合(3.2~5.0米)
支持OTA的智能域控集成方案
该平台已被多个城市环卫、矿山运输、换电重卡项目采用,并支持非公路场景定制。
5.谁能吃到商用底盘平台化的红利?
目前,国内商用车底盘市场正呈现出三个趋势:
未来在平台化底盘的前提下,轻卡、微卡、小巴、自动配送车、重卡都可能在同一平台上灵活开发,这将极大降低开发周期、成本与后期维护复杂度。
6.商用底盘,正从“结构件”走向“算力平台”
过去我们提到底盘,是讲结构、讲承载,如今商用车的底盘更要讲:
能源系统集成
电控与热管理协同
智能接口与预留扩展
OTA升级与远程诊断支持
正如吉利商用车副总裁在2025年某场论坛上所说:“商用车未来不再只是‘硬件之车’,它将是承载计算力、能源效率与智能能力的综合平台。”
商用车底盘之争的背后,折射出新能源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三重大趋势。而在这场看似“笨重”的对决中,谁能做出最轻的底盘、最高的集成度、最灵活的平台,谁就能抢占下一个十年的制高点。
AEE2025中国汽车底盘生态链展览会将于10月22-24日在苏州举办,汇聚来自全球的300+领先企业,全面展示涵盖底盘设计开发、智能底盘、EMB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智能悬架、底盘轻量化、底盘电动化、材料与工艺、装配与测试、动力与驱动、电池与托盘等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